幼儿园如何进行安全教育

幼儿的安全意识并非与生俱来 , 一些安全意识的产生或是安全知识的获得 , 往往是伴随着孩子们的哭泣声从“实践”中而来 , 即所谓吃一堑长一智 。这无疑会给我们的幼教工作带来消极影响和被动 。能否变被动为主动 , 化消极为积极 , 通过一定的方式 , 使幼儿在娱乐中获得安全知识 , 提高自我保护以及保护他人的能力 , 这是我们幼教工作中值得探索的一个课题 , 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些探讨 。

幼儿园如何进行安全教育

文章插图
缤纷的世界五彩的生活 , 使得幼儿对身边的事物总是有着诸多的好奇 , 总想看个究竟 , 弄个明白 , 问个清楚 , 也正是这种猎奇心理 , 促使孩子们不断地去模仿 。具体表现为不仅用脑去想 , 用手去触摸 , 甚至用身体去感觉未知 , 由于对“未知数”的探求过于急切 , 幼儿会在缺少充分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轻举妄动 , 忽略了身边的隐患而“从容就犯” , 导致了一幕幕不该发生的故事 。具体有以下几种行为:
1、自伤行为 。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 , 自我意识有所增强 , 自我行为在日常生活中也不断出现 , 这些意识和行为的出现 , 使得孩子能够不断地适应生活环境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 , 老师如果不加以注意和引导就会出现问题 , 比如:幼儿吃饭时 , 不正确地使用筷子 , 容易导致筷子戳到喉咙;再如 , 一些孩子出于热心 , 会学着大人的模样 , 主动给周围的小朋友倒热水亦或用水果刀削水果招待小伙伴 , 结果往往是得不偿失而“祸及自身” 。
2、他伤行为 。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 , 通过游戏不仅使孩子们增长智慧增强体能 , 同时也增进了小朋友间的友谊 。但事物的发展总是辨证的 , 有其积极的一面 , 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孩子们在玩乐的过程中 , 同样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意外 , 比如:前些时候 , 某幼儿园发生了这么一件事 , 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在操场上投掷飞碟时 , 一飞碟恰巧碰到一幼儿的眼睛 , 致使其左眼失明 , 右眼弱视;另外 , 一些幼儿在相互玩耍追逐奔跑过程中 , 因未能注意路滑而导致摔倒;也有的由于忘情地游戏致使相互间发生碰伤 , 结果则是“乐极生悲” 。
3、互伤行为 。
牙齿和舌头难免有打架的时候 。幼儿在嬉戏玩耍的过程中 , 常常会因为相互间争执玩具或是“舌战”等 , 为了体现一下自我强大的一面 , 有时竟升级为“角斗”行为 , 其结果往往导致“两败俱伤” 。其实例就不胜枚举 。
上述几种行为 , 给我们的幼儿园的教学工作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 即如何教给幼儿必要的安全知识 , 如何提高幼儿的安全防范能力 , 消除安全隐患 。笔者以为:
开展寓教于乐活动 , 实施安全教育的“释疑解难”
【幼儿园如何进行安全教育】 孩子们对于身边的事物 , 总是通过视觉观察、触觉感知、嗅觉体味等去认识 , 但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 , 周围世界太神秘了 , 以至于他们会“不顾一切”不计后果地去了解 , 结果是顾此失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