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治疗什么样早博( 四 )


3) 冠心病和心肌梗死:心肌梗死近期出现室性早搏或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 , 其药物治疗的目的在于降低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 。cast试验[44>的入选患者均在2年内有心肌梗死病史 , holter检测发现其每小时的室性早搏次数在6次以上 , 约20%的患者有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 。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安慰剂组 , 治疗组服用英卡安、氟卡安或莫雷西嗪 , 结果显示治疗组随访10个月的猝死发生率是4.5% , 而安慰剂组仅为1.2% 。
总体死亡率在治疗组也按相应的比例升高 , 且有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猝死发生率高于无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者 , 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多的患者猝死发生率高于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少的患者 。而安慰剂组却无差别 。此结果使cast试验被迫提前终止 。改良后的castⅱ试验[45> , 选用药物是莫雷西嗪 , 其结果与cast实验相似 。
另有两项试验是有关胺碘酮治疗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 。emiat试验[46>的入选者是近期心梗患者 , 其射血分数≤40% , 心电监测无室性异位心律 。camiat试验[47>的入选者为近期心梗患者 , 其室性早搏的发生率在10次/小时左右或有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 , 而射血分数不作为入选参考值 。两试验的结果显示 , 胺碘酮不降低总体死亡率 , 但却降低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 。
因此 , 胺碘酮对这一类患者 , 由于能降低猝死发生率 , 同时对其它的心律失常也有抑制作用 , 且对总体死亡率无负性影响 , 是一相对安全、有效的药物 。
两个有关急性心肌梗死胺碘酮抗心律失常试验的荟萃分析显示了相类似的结果[42,43> 。其中之一包括8个临床试验 , 5000以上的病人 , 结果显示服用胺碘酮的有效性不受左室射血分数、心功能状态及是否holter检测到心律失常的影响 。
另一分析包括了15个临床实验 , 5864个患者 , 胺碘酮治疗降低总体死亡率、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及猝死发生率分别为21%、21%和38% , 且在入选时已有心律失常发生的人群其死亡率的降低幅度最大 。
3.处理原则
治疗室性早搏依赖于是否有心律失常相关的症状及是否有器质性心脏病 。对确有症状而无器质性心脏病者首先应予心理治疗 , 心理治疗无效者予以药物治疗 , 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由于负作用较小而作为最常用的一线药物 , 其治疗主要目的在于减轻症状 , 而不是早搏的完全控制 。如上述药物治疗无效可干脆放弃药物治疗 。对于少数起源于特殊部位的早搏(如右室流处道) , 在一线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考虑射频消融治疗 。
无症状且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室性早搏及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根本无需治疗 。扩张性心肌病患者的室性早搏及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 , 因药物治疗并不降低总体死亡率及猝死发生率 , 在无症状时也无需药物治疗 。但如确有症状 , 应采用上述缓解症状的治疗原则 。
心肌肥厚时 , 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对预测猝死的发生有一定的意义 , 但其阳性预测率较低 , 且药物治疗并不能降低猝死发生率 。因此在心室肥厚伴频繁室性早搏及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时 , 治疗仍以改善症状为主 。
冠心病伴明显心功能不全者出现频繁或复杂的室性早搏以及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 , 其猝死的危险性是较大的 。此时应首先处理心肌缺血 , 包括药物和非药物措施 。如纠正心肌缺血后心律失常仍然存在 , 则必须评价心功能 。若射血分数≥40% , 则无需进一步治疗;若射血分数<40% , 则需作电生理检查指导治疗 。电生理检查诱发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 予以安置植入型心内复律除颤器(icd)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