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杀手“双酚A”

双酚A与我们的生活

当心杀手“双酚A”

文章插图
双酚A,又名双酚基丙烷(BPA),是聚碳酸酯PC的重要原料,主要是增加透明度,同时抗摔性能好,不容易碎裂 。
许多日常消费品如食品包装容器、婴儿奶瓶等儿童用品都可能含有双酚A,双酚A在加热时能析出到食物和饮料当中,可能扰乱人体代谢过程,对婴儿发育、免疫力有影响 。有许多项研究(主要是动物实验)显示,孕妇及婴幼儿即使接触到低剂量双酚A,也可能影响到婴幼儿的大脑和内分泌系统的发育 。此外,双酚A还与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病等诸多健康问题有关,癌症和新陈代谢紊乱导致的肥胖也被认为与此有关 。
双酚A的安全问题由来已久,欧洲食品安全局在2010年9月就发布了针对双酚A的规定:每人每天对双酚A的摄入量必须小于0.05毫克/千克 。从2011年3月1日起,欧盟明令禁止生产和使用含有双酚A的奶瓶 。其实,国外早有先例,挪威最早实施,加拿大紧跟,美国FDA也于2008年做了这一规定 。
在我国,使用双酚A的限量标准为:一升蒸馏水中所含的酚要小于0.05毫克 。此番欧盟的禁令让我国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标准更新提上日程,对此有专家表示,我国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的新标准或6月份前出台 。
简单辨识是否含双酚A
要识别塑料制品是否含有双酚A,消费者可以通过塑料瓶的瓶底三角回收标志进行辨认,多数瓶底都有该标志 。
容器底部三角形里1-7几个数字,代表的是不同的塑料材质,而这些塑料材质编号则是辨识其安全性的重要依据 。其中,标有1、2、4、5的比较安全实用 。如果三角标志中间有一个“7”或者“58”,同时在下面写着PC,该产品就有可能含双酚A 。“7”代表PC和所有其他类别塑料,不过也并非所有7都如此,一些混合材料也在此类 。根据我国对塑料制品标志的标准,PC材料对应新代号是“58” 。
塑料制品材质分类大全:
1.PET(宝特瓶)
最为常见,如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等 。耐热度只有70℃,只适合装暖饮或冷饮,若是装高温液体,易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一般此类饮料瓶不能重复使用 。
2.HDPE(高密度聚乙烯)
常见于白色药瓶,清洁用品、沐浴用品等 。一般不要循环使用,此类容器通常不易清洗 。
3.PVC(聚氯乙烯)
多以水管、雨衣、塑料膜、塑料盒、建材等为主 。若此材料的容器用于包装食品,千万不可受热,最好停止食用 。
4.LDPE(低密度基乙烯)
常见于保鲜膜 。耐热性不强,在温度超过110℃时会出现热熔现象 。因此,食物入微波炉前,要先取下保鲜膜 。
5.PP(聚丙烯)
这是唯一可以放进微波炉的塑料,微波炉餐盒多采用这种材质制成,小心清洁后可重复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微波炉餐盒,盒体以5号PP材质制造,但盒盖却以6号PS(聚苯乙烯)制造,放入微波炉前,要记得先把盖子取下 。
6.PS(聚苯乙烯)
常见于碗装泡面盒、快餐盒 。不能放进微波炉中,且尽量避免用快餐盒打包滚烫的食物 。而强酸(如柳橙汁)、强碱性物质,也会使其分解出对人体有害的聚苯乙烯,使用时要多加小心 。
7.PC其他类(聚碳酸酯)
常见于水壶、奶瓶、太空杯等,因为含有双酚A而备受争议 。温度愈高,释放双酚A愈多,速度也愈快,因此不应以PC瓶盛热水及勿在阳光下直射 。若奶瓶底部编号为7-PC,应停止使用 。
宝宝用的,不只是奶瓶要重视
其实不仅是奶瓶,餐具、喝水的杯子,只要是塑料制品就有含双酚A的可能,妈妈可要严密地注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