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六腑指的是什么( 七 )


火生土 , 即心火温脾土 , 心主血脉、主神志 , 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 , 心主血脉功能正常 , 血能营脾;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的功能 。
土生金 , 即脾土助肺金 , 脾能益气 , 化生气血 , 转输精微以充肺 , 促进肺主气的功能 , 使之宣肃正常 。
金生水 , 即肺金养肾水 , 肺主清肃 , 肾主藏精 , 肺气肃降有助于肾藏精、纳气、主水之功 。
水生木 , 即肾水滋肝木 , 肾藏精 , 肝藏血 , 肾精可化肝血 , 以助肝功能的正常发挥 。
这种五脏相互滋生的关系 , 就是用五行相生理论来阐明的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五脏六腑
5.五脏六腑指哪些?都在什么位置?
“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器官 , 有心、肝、脾、肺、肾、为五脏 , 加上心包络又称六脏 。但习惯上把心包络附属于心 , 称五脏即概括了心包络 。脏者 , 藏也 。心藏神 , 肺藏魄 , 肝藏魂 , 脾藏意与智 , 肾藏精与志 , 故为五脏 。“腑”是指空心的器官 , 有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 受五脏浊气 , 名传化之府 , 故为六腑 。心位于胸腔偏左 , 膈膜之上 , 肺之下 , 圆而下尖 , 形如莲蕊 , 外有心包卫护 。
心与小肠、脉、面、舌等构成心系统 。肺 , 位居胸中 , 左右各一 , 呈分叶状 , 质疏松 。与心同居膈上 , 上连气管 , 通窍于鼻 , 与自然界之大气直接相通 。脾位于腹腔上部 , 膈膜之下 , 与胃以膜相连 , “形如犬舌 , 状如鸡冠” , 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 。肝位于腹部 , 横膈之下 , 右胁下而偏左 。与胆、目、筋、爪等构成肝系统 。肾位于人体腹腔腰部 , 脊柱两旁 , 左右各一 。
胆附于肝之短叶 , 与肝相连 , 呈中空的囊状器官 。胃位于膈下 , 上接食管 , 下通小肠 。胃的上口为贲门 , 下口为幽门 , 胃分为上、中、下三部分 , 即上脘、中脘、下脘 , 因此胃又称胃脘 。小肠位于腹中 , 上端通过幽门与胃相接 , 下端通过阑门与大肠相连 , 为中空的管状器官 , 呈迂曲回环叠积之状 。大肠位于腹腔 , 其上口通过阑门与小肠相连 , 下端与肛门相接 , 是一个管道器官 , 呈回环叠积之状 。
膀胱位于小腹部 , 为中空的囊状器官 , 上有输尿管与肾相通 , 下通过尿道开口于前阴 。
三焦是上、中、下三焦的总称 , 为六腑之一 。在人体脏腑中三焦最大 , 有名无实 , 有“孤腑”之称 。从部位上来划分 , 膈肌以上为上焦 , 包括心肺;膈肌以下脐以上为中焦 , 包括脾胃;脐以下为下焦 , 包括肝肾 。
三焦与心包相表里 。
6.五脏六腑指什么及功能 , 谢谢
五脏 , 肝、心、脾、肺、肾 。心主血脉是全身血脉的总枢纽 , 心通过血脉将气血运送于周身;心又主神志 , 是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中心 , 在人体中处于最高主导地位 。肝主疏泄 , 能调节人的情志活动 , 协助脾胃消化 。肝又藏血 , 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作用 。脾主运化 , 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营养物的输布 , 为气血生化之源 , 故有后天之本之称;脾又统血 , 能统摄血液不致溢出于经脉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