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张籍 寒食看花
早入公门到夜归,不因寒食少闲时 。颠狂绕树猿离锁,踊跃缘冈马断羁 。
酒污衣裳从客笑,醉饶言语觅花知 。老来自喜常无事,仰面西园得咏诗 。《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 。
一曰:“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如今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
棠花,泥污燕支雪 。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 。”
二曰:“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
文章插图
3.诗中的寒食节这天的风俗习惯是?
【七夕节旧俗】
七月初七香桥会 山东乞巧习俗 拜织女 拜魁星 台湾拜“床母”
七夕乞巧花样多 种生求子: 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 。
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 。还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 。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 。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
“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 。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 。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 。”《直隶志书》也说,良乡县(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妇女乞巧,投针于水,借日影以验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织女”请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引《宛署杂记》说:“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 。
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租如锥,因以卜女之巧 。” 树液洗头发花草染指甲:许多地区的年轻姑娘,喜欢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传说不仅可以年青美丽,而且对未婚的女子,还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 。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数女子与儿童们,在节日娱乐中的一种爱好,也与生育信仰有密切的关系 。南瓜棚下听悄悄话:在绍兴农村,这一夜会有许多少女一个人偷偷躲在生长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静之时如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这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这千年不渝的爱情 。
接露水:浙江农村,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 。
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喜蛛应巧: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420~589年)之时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
“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 。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 。民间亦效之”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 。”宋周密《乾淳岁时记》说;“以小蜘蛛贮合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乐事》说,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观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多寡 。
- 真正的蜂蜜吃了有什么好处
- 晚上喝一杯酸奶的功效
- 皮肤5小层分别是什么
- 超准!专家总结的生男生女规律
- 孩子烫伤烫伤预防六大措施
- 过春节莫忽视儿童的安全
- 能在产前看出胎儿性别的秘诀
- 中医认为的女性最佳孕龄
- 宝宝窒息的紧急处理办法
- 6种家居习惯夺走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