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胆的作用是什么呢

1.熊胆的科学食用方法以及主治什么病?
性状】干燥胆囊呈长扁卵形,上部狭细,下部膨大,长10~20厘米,宽5~8厘米 。表面灰黑色或棕黑色,显光泽,有皱褶,囊皮薄,迎光视之,上部常呈半透明 。质坚硬,破开后,断面纤维性 。囊内藏有干燥胆汁,习称胆仁,呈块状、颗粒状、粉末状或稠膏状 。有光泽,颜色不一,金黄色透明光亮如琥珀,质松脆,味苦回甜者习称金胆或铜胆;黑色、质坚而脆或呈稠膏状者,习称墨胆或铁胆;黄绿色、光亮较差、质亦较脆者,习称菜花胆 。
气微清香或微腥,入口溶化,味极苦,清凉而不粘牙 。以个大、胆仁金黄色、明亮、味苦回甜者为佳 。以云南所产的云胆品质最优;黑龙江、吉林所产的东胆产量最大 。
【化学成份】主含胆汁酸类的碱金属盐,又含胆甾醇及胆色素 。从黑熊胆中可得约20%的牛磺熊脱氧胆酸,此是熊胆主要成分,被水解则生中磺酸与熊脱氧胆酸 。熊胆又含少量鹅脱氧胆酸及胆酸 。熊脱氧胆酸为鹤脱氧胆酸的立体异构物,乃熊胆的特殊成分,可与它兽的胆相区别 。
【药理作用】
①解痉作用
用小白鼠离体肠管,以乙酰胆碱造成的痉挛,研究了8个地区的熊胆以及野熊、野猪胆的解痉作用,其中以西藏产者解痉效力最强,其他地区所产黑熊胆及日本产琥珀色熊胆解痉效力也较强,解痉作用的主要成分是牛磺熊脱氧胆酸,其解痉原理与罂粟碱相似 。
②抗惊厥作用
熊脱氧胆酸钠对士的宁引起的小鼠中毒有解毒作用,与鹅脱氧胆酸钠及胆酸钠合用能增强其解毒作用 。
③对心脏的影响
云南墨胆之水溶液对离体蛙心少量兴奋,大量抑制 。
2.熊胆有多大的药用价值?
熊胆一直被中医视为珍贵药材,“活熊取胆”的技术传入中国后,养熊业兴起并得到快速的发展 。在民间中医观念里熊胆是一种所谓的“中药”,一般采集的熊胆被做成胆粉 。民间中医宣称熊胆粉有其他中药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具有止疼和消炎等神奇功效 。中药中还有123个品种需要熊胆做原料,有183个企业需要用熊胆粉作药引 。《本草纲目》中甚至声称,熊胆有退热清心、平肝明目等功能,是药食两用的佳品 。
但到目前为止,国际医学界与生物学介尚未发现熊胆与其他动物的胆囊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通过有机化学实验分析,熊胆同其他哺乳动物的胆囊功能基本一致(即 消化系统的辅助器官) 。熊胆分泌的胆汁除水成分外,60%为消化肝细胞,另有少量无机盐,胆固醇和卵磷脂等 。其中消化肝细胞的生物活性会在离开生物熊体后30分钟内迅速丧失,死亡后的消化肝细胞会分解为普通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在常温暴露状态下25小时内容易孳生真菌并开始分解为有机酸性物质 。
因此,熊胆本身与其他动物的同类器官并无太大区别,也没有实际的药用疗效 。
3.熊胆粉有什么功效?
熊胆粉具有保肝、利胆溶石作用 。熊胆有稳定的细胞膜,能够增加胆血流量,增强免疫机能,增加胆汁分泌,改善胆汁脂质构成等作用 。有护肝、促进肝组织恢复的作用,适用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肿胀、黄疸、胆道及胆囊疾病,肝机能低下所致诸症 。还能溶解胆固醇类胆结石,有不手术治愈的报告 。
2、 抗动脉硬化、抗脂肪及降血清胆固醇作用熊胆促使胆固醇转化为胆酸,抑制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促进脂肪和脂肪酸的分解,改善肝机能 。适用与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和脂肪肝 。
3、 镇痛、镇痉、消炎作用熊胆有较强的解毒、止痛、抗炎作用,对革兰氏阴性较强的抑制作用 。适用于跌打损伤、郁火实热的各种痛症,治疗小儿惊风、结膜炎、疔痣恶疮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