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活动图形宝宝的比赛教案反思

小班数学活动图形宝宝的比赛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 , 活动目标 , 活动准备 , 活动过程 , 活动反思等内容 , 在认识圆形、长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 , 创造性地组合图形 , 喜欢参加操作性活动 , 积极动脑 , 大胆地发挥想象力 , 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数学活动课 , 快来看看图形宝宝的比赛教案吧 。
设计意图:
《纲要细则》中指出:“教师要利用儿童感兴趣的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 。” 3岁的幼儿对图形和色彩非常感兴趣 。设计这个活动 , 是以幼儿看动画片的形式吸引幼儿注意力 , 使幼儿对学过的图形有进一步的了解 。进而通过拼摆图形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 。此年龄阶段的幼儿 , 认知水平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
“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开放性材料 , 为每个儿童都能运用多中感官、多种方式 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合理地运用幻灯片 , 给幼儿以直观具体的形象 。更有利于激发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大胆的思考和积极的创作欲望 。幼儿喜欢动画片 , 幻灯片手段的可变性特点 , 正是满足了幼儿的这一需求 。
活动目标:
1. 在认识圆形、长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 , 创造性地组合图形 。
2. 喜欢参加操作性活动 , 积极动脑 , 大胆地发挥想象力 。
3. 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 , 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
5.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
活动准备:
精神准备:幼儿会使用胶棒 , 对图形比较熟悉 。
物质准备:幻灯片、人手一份的图形(圆形、长方形、三角形若干)、图画纸、胶棒等 。
活动过程:
一. 以故事形式导入 。放映幻灯片 , 复习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 。
1、 逐个点击绿草地、圆形、长方形和三角形 。出现幻灯片能很快地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 使幼儿对图形宝宝格外地关注 。为后面听故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2、 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地方?看谁来了?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 。
3、 图形宝宝都变成什么东西啦?(圆形、长方形、三角形逐个说)幻灯片紧密结合老师讲的故事 , 幼儿边听边看 , 视听结合 。幻灯片有效地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利用图形宝宝的变化帮助幼儿理解一种图形的组合 。使用幻灯片直观、形象、具体 , 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 。
4、 什么出现了?(小问号)它在问什么呀?“小问号”作为人物的出现 , 符合幼儿“泛灵论”的年龄特点 , 激励幼儿大胆想象 。
二. 幼儿独立操作 , 创造性地拼摆图形 , 教师个别指导 。《纲要细则》中指出:“教师要支持、鼓励儿童运用以有经验进行猜想和解释;”
1. 老师:“小问号要请咱们聪明的小朋友 , 帮助图形宝宝在一起变成更多的东西 。”
2. 幼儿独立操作 。教师观察并问问幼儿在拼什么 。幼儿年龄特点决定幼儿的想象是有限的 。而且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具有知觉形象性、边做边想的认知特点 。教师在观察后的个别提问 , 有利于帮助孩子明确自己的想法 , 帮助孩子按自己的想象进行拼摆 。
3. 指导幼儿完成作品并记录名称 。教师有目的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