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1.如何预防冬季传染病?
1、积极学习和了解冬季常见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掌握防病知识,树立防病意识 。
2、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凉 。人体受凉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 。
3、净化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工作、学习、生活环境通风换气,办公室、教室及寝室等开窗通风,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 。尤其是寝室,在离开时一定要把门窗打开,让阳光充分照射 。
4、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 。充足的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抵抗力 。要注意饮食平衡,营养搭配,保证每日适量的蛋白质、淀粉、脂肪和维生素的摄入 。注意多饮水,多食新鲜的瓜果、蔬菜,忌烟酒 。
5、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如:早操、晨跑、散步、太极拳等,平时增加户外活动,可增强血液循环,提高人体免疫力,从而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
6、加强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 。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 。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
2.冬季怎样预防传染病?
怎样预防冬季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是病原体从呼吸道感染侵入、传播而引起的疾病 。由于冬春季寒冷,人们在外边活动减少,多集中在室内,这更增加了传染机会 。为了御寒,人们习惯把门窗关得很严,这样,室内外的空气很难交换,在空气相对静止的室内,带有病菌、病毒的飞沫在空气中飘浮,人在屋子里呆的时间长,空气又不新鲜,自然容易感染呼吸道传染病 。
另外,寒冷的空气会使鼻黏膜的血管收缩,降低呼吸道的抵抗力,这也是容易得病的一个原因 。
一、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感染起自鼻咽,侵入血液循环,最终达到脑膜或身体其他部分,产生炎性损害 。这种主要侵犯脑膜的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发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 。临床表现:病人经过2~3天的潜伏期后,最初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一部分病人有咽痛、鼻咽粘膜充血及分泌物增多,这可以表现为鼻炎、咽炎或扁桃体炎,随后病人突然寒战,高热体温可达40℃,头痛、呕吐反复发作,呕吐呈喷射状,早期皮肤上可见出血点或瘀斑,起病之后有时唇周出现疱疹,亦可见于口腔内、 额、耳、胸、四肢、生殖器及臀部等处,严重时出现脑膜刺激症,1~2日内发展为脑膜炎,高热持续不退,头痛剧烈,频繁的呕吐,伴有惊厥,甚至出现昏迷 。
传染源:带菌者和流脑病人是本病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大多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而感染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 。儿童发病率高 。预防措施:免疫接种是预防流脑的主要措施,接种对象为1~15周岁儿童 。
二、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 。临床表现: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同型病毒又分为若干亚型,如甲0、甲1、甲2、甲3…… 。流感病毒主要侵入呼吸道,但其毒素对全身器官有广泛的毒性作用,临床上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与白细胞减少等症状 。
少数情况下,病毒也可能进入血液累及全身而引起呼吸道以外的病理改变和临床征候 。体弱多病者易发生流感病毒性肺炎或继发感染而死亡 。传染源:流感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 。传播途径:流感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人群易感性: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对同型的免疫力可维持较久,对同一亚型的变种间也有交叉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