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手术是怎么做的( 三 )


在探针的引导下 , 切开探针上的表层组织 , 直到内口 。刮去瘘管内的肉芽组织及坏死组织 , 修剪皮缘 , 使伤口呈内小外大的v形创面 , 创口内填入油纱布 , 以保证创面由底向外生长 。
肛瘘切开术的手术步骤:
手术原则是将瘘管全部切开 , 并将切口两侧边缘的瘢痕组织充分切除 , 使引流通畅 , 切口逐渐愈合 。本法仅适用于低位直型或弯型肛瘘 。操作方法如下 。
1正确探查内口 寻找内口的操作与挂线疗法相同 , 探得内口后 , 将探针拉出肛门外 , 如瘘管弯曲或有分支 , 探针不能探入内口 , 则由外口注入1%美蓝色素溶液少许 , 以确定内口部位 , 再由外口以有槽探针探查 , 将管道逐步切开 , 探查直至探到内口为止 。如仔细探查仍不能找到内口 , 可将疑有病变的肛窦作为内口处理 。
2切开瘘管并充分切除边缘组织 切开瘘管的全部表浅组织 , 由外口到内口及相应的肛管括约肌纤维 。瘘管切开后应检查有无支管 , 如发现也应切开 。瘘管全部切开后即将腐烂肉芽组织搔刮干净 , 一般不需要将整个瘘管切除 , 以免创面过大 。最后修剪伤口边缘 , 使伤口呈底小口大的“V”字形 , 便于伤口深部先行愈合 。
3肛管括约肌切断 术中应仔细摸清探针位置与肛管直肠环的关系 , 如探针在肛管直肠环下方进入 , 虽全部切开瘘管及大部外括约肌及相应内括约肌 , 由于保存了耻骨直肠肌 , 不致引起肛门失禁 , 如探针在肛管直肠环上方进入直肠(如括约肌上肛瘘括约肌外肛瘘) , 则不可做瘘管切开术 , 应做挂线疗法或挂线分期手术 。
第一期将环下方的瘘管切开或切除 , 环上方瘘管挂上粗丝浅 , 并扎紧 。
第二期手术俟大部分外部伤口愈合后 , 肛管直肠环已有粘连固定 , 再沿挂线处切开肛管直肠环 。
瘘管切开后其后 , 壁肉芽组织可用刮匙刮去 , 一般不必切除 , 以减少出血和避免损伤后壁的括约肌 。切除瘘管组织应送病理检查 。
4伤口处理 术后伤口的处理往往关系到手术的成败 , 关键在于保持伤口由基底部逐渐向表面愈合 。每日更换敷料一次 , 最好在排便后进行 , 伤口内填充敷料逐渐减少 , 直到肛管内创口愈合为止 。每隔数日做直肠指检可以扩张肛管 , 更可防止桥形粘连避免假愈合 。
二.挂线疗法 是利用橡皮筋或有腐蚀作用的药线的机械性压迫作用 , 缓慢切开肛瘘的方法 。适用于距肛门3—5cm内 , 有内外口低位或高位单纯性肛瘘 , 或作为复杂性肛瘘切开、切除的辅助治疗 。它的最大优点是不会造成肛门失禁 。被结扎肌肉组织发生血运障碍 , 逐渐坏死、断开 , 但因为炎症反应引起的纤维化使切断的肌肉与周围组织粘连.肌肉不会收缩过多且逐渐愈合、从而可防止被切断的肛管直肠环回缩引起的肛门失禁 。
【肛瘘手术是怎么做的】挂线同时亦能引流瘘管 , 排除瘘道内的渗液 。防止急性感染的发生 。此法还具有操作简单、出血少、换药方便 , 在橡皮筋脱落前不会发生皮肤切口粘合等优点 。手术在骶管麻醉或局麻下进行 , 将探针自外口插入后 。循瘘管走向由内口穿出 , 在内口处探针上缚一消毒的橡皮筋或粗丝线.引导穿过整个瘘管 , 将内外口之间的皮肤切开后扎紧挂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