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尿几次正常

1.一天大约拉几次尿才正常
健康成人每天需要2500毫升左右的水 。
1.人体内水的三个来源:饮水占50%,食物含水为40%,还有体内代谢产生水10% 。
2.人体排水的四个渠道:尿液占60%,肺呼出15%,皮肤蒸发和排汗20%,粪便含水5% 。
3.喝进去的水和排出来的水基本相等,处于一种动态平衡 。
水的摄取和排出量每日维持在2500毫升左右,体力活动增加和环境温度变化,会改变水的排出量和排出途径,比如冬季尿多汗少,夏季则反之 。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水有益,也有害 。
不是有“水灾”一词吗,这是水在社会范畴的害 。
在人体生理方面,水同样有益,也有害 。
水是人体必需的七类营养素之一 。水是生命之源,约占体重的60%~70% 。这是水之益 。
可是饮水过多超过肾脏的排出能力时,可引起体内水过多,甚至引起水中毒 。这是水之害 。
过量饮水会导致人体盐分过度流失,部分水分被吸收到组织细胞内,致使细胞水肿,出现头昏眼花、虚弱无力、心跳加快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痉挛、意识障碍和昏迷,即水中毒 。当然,这种情况多见于病人(肾脏病、肝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正常人极少见水中毒 。
正确饮水:
1.饮用白开水或绿茶水,拒绝含糖饮料 。
2.主动喝水,在还没有感觉渴了之前饮水 。
3.少量多次饮水,不要暴饮,以每次200毫升左右为宜 。
4.合理分配饮水,比如上午2杯,下午3杯,晚上1杯 。
5.根据职业体能消耗和气候条件变化,每天的饮水量既不少于1200毫升(6茶杯),又不多于2000毫升(10茶杯) 。
以上数据来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 。
2.一天尿尿的次数?
你好 。如果你的宝宝一天之中,排便次数从两次,增加到五六次,要考虑几个方面的问题:
宝宝粪便中水分多,可能是腹泻了 。但是属于哪一种腹泻,需要送宝宝一小时内的粪便,做大便常规检查,然后对症治疗 。
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宝宝,需要检查妈妈的饮食是否问题 。特别是这两天饮食 。比如吃了小米、绿豆、海带、绿豆芽、苦瓜、西红柿、黄瓜、香蕉、西瓜、甜瓜、冬瓜、茭白、紫菜、荸荠、柿子、猪肠、猪脑、猪髓、桑椹、猕猴桃、甘蔗等寒性食物过多 。乳汁中寒性成分多了,宝宝就会发生腹泻,不过多数是无菌性的腹泻 。调整妈妈的饮食,宝宝吃一点益生菌类的药物,调节一下,即可恢复 。
宝宝小便带出粪便的原因,和宝宝的肛门括约肌控制能力有关 。婴儿期肛门括约肌比较松弛,当孩子腹泻,当孩子腹部用劲,粪便就会随之排出 。
建议先送检宝宝的大便,最常规检查,明确腹泻性质,这样可以有的放矢地采取下一步措施 。是细菌感染性选择消炎药,是消化不良用益生菌类药物 。
3.一天尿几次才算正常
正常成人每天日间平均排尿4~6次,夜间就寝后0~2次;婴儿昼夜排尿20~30次 。如排尿次数明显增多,超过了上述范围,就是尿频 。引起尿频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
(1)尿量增加:当尿量增加时,排尿次数亦会相应增多 。在生理情况下,如大量饮水、吃西瓜、喝啤酒,由于进水量增加,通过肾脏的调节和滤过作用,尿量增多,排尿次数亦增多,便出现尿频 。在病理情况下,如部分糖尿病、尿崩症患者饮水多,尿量多,排尿次数也多 。但均无排尿不适感觉 。
(2)炎症刺激:膀胱内有炎症时,神经感受阈值降低,尿意中枢处于兴奋状态,产生尿频,并且尿量减少(成人<300~500毫升/次) 。因此,尿频是膀胱炎的一个重要症状,尤其是急性膀胱炎、结核性膀胱炎更为明显 。其它,如前列腺炎、尿道炎、肾盂肾炎、小儿慢性阴茎头包皮炎、外阴炎等都可出现尿频 。在炎症刺激下,往往尿频、尿急、尿痛同时出现,被称为尿路刺激征,俗称“三尿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