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大象和小蚊子教案反思


小班音乐大象和小蚊子教案反思

文章插图
小班音乐大象和小蚊子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通过大象和蚊子的故事情节,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并做出相应的游戏动作,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音乐活动课,快来看看大象和小蚊子教案吧 。
活动目标:
1、通过大象和蚊子的故事情节,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并做出相应的游戏动作 。
2、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
3、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
活动准备:
故事课件、鼓、串铃
【小班音乐大象和小蚊子教案反思】活动过程:
一、进入活动室
游戏:狗熊与小老鼠
1、游戏玩法及规则:大狗熊走得慢,小老鼠走得快 。
2、模仿游戏:幼儿模仿大狗熊和小老鼠做动作 。
3、听小铃指挥做模仿游戏 。
二、讲故事,初步感知游戏
1、故事里有谁?(大象、蚊子)大象是怎么走路的?(慢)
2、大象打瞌睡,谁来了?蚊子是怎么飞的?(手腕转动,食指拇指相对)蚊子看见了什么?(好大好可爱的屁屁)它们是怎么叮的?
3、大象生气了,一跺脚,“咚”!蚊子怎么了?(死掉,手放在腿上)
4、教师提醒幼儿用动作表演故事 。
三、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 。
1、老师请来了2位朋友,他们能发出好听的声音,请听是谁的声音 。
2、请幼儿来做蚊子,幼儿每人拿一个串铃轻摇,表示蚊子飞 。
3、在提示下用乐器表演故事 。
四、结束
今天我们和鼓、串铃做了游戏,他们累了,我们让他们回家吧,整理乐器 。
附:故事《大象和小蚊子》
有一头大象,长得可大了,脑袋大大的,身体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走起路来很慢很慢,“咚—咚—咚” 。
有一天,大象出门散步,它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 。
一群蚊子飞来了,它们发现了大象的屁股,说:“哇塞!好可爱的屁屁呀!我们来叮叮它吧!于是,蚊子们就围着大象的屁股叮了起来 。大象觉得屁股有点痒,就用尾巴来赶蚊子 。赶了好几次蚊子都赶不走 。大象终于生气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脚使劲一跺,“咚—”,声音大得把蚊子给吓死了!
活动反思:
一、活动开始,我先是为幼儿营造了一个童话般的游戏环境,引导幼儿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以游戏的形式进入活动室,从而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调动了幼儿主动融入活动的积极性 。
二、幼儿喜欢听故事,但在讲述故事过程中,要想引起幼儿的兴趣,老师讲述的技巧十分关键 。所以我首先充分地调动起了自己的激情,结合教具,运用生动语言、可爱的表情和夸张的动作讲述了一遍《大象和小蚊子》 。
小班的宝宝对大象和蚊子都十分熟悉,并且能模仿大象走路时笨拙、可爱和蚊子飞起来轻巧、淘气的样子 。在讲述故事中我特别注重大象走路“咚咚咚”,小蚊子飞“嗡嗡嗡”,驱赶小蚊子“刮刮刮”等拟声词的运用,所以故事中大象和蚊子的角色更加鲜明,具有诙谐的色彩,宝宝们听得特别投入,表现的非常兴奋 。
三、打击乐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宝宝都喜欢敲敲打打,对声音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 。在这个环节,我通过拟声词引出了打击乐器,对于这些乐器来说,蛙鸣筒宝宝们比较陌生,但通过分辨声音及了解名称的来历,宝宝们非常感兴趣 。最后通过分辨大象和蚊子的不同音乐性质,幼儿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选择了小鼓、蛙鸣筒、手铃三种打击乐器为故事伴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