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最难带的五个阶段 宝宝成长过程变化


婴儿最难带的五个阶段 宝宝成长过程变化

文章插图
昨天有位群里的朋友私信我,问她家的小宝贝出生快半年了,右手的小手总是呈握拳状,即便是她帮着孩子把小手轻轻地搓开,孩子依旧很快就握起来了 。
可是身边有和宝宝差不多同龄的孩子,很早就已经可以灵活地张开小手了,而且自己宝宝的左手也是可以自如伸开和握起的 。
这位妈妈很疑惑,也有些紧张,不知道这是自家宝宝的特例,还是宝宝们都是如此呢?
其实小宝宝刚出生的时候,由于脑部发育还不完善,对自己小手的协调和控制能力有限,所以宝宝的小手总是握着的状态 。
这个时候如果父母想要掰开宝宝的小手指,是可以不费力就可以完成的 。不过很快宝宝就会继续把小手握起来 。如果父母用力也掰不开宝宝紧握的小手,就需要去医院跟进一下具体情况了 。
一般情况下,到宝宝4月龄的时候,脑部发育渐渐成熟,大脑控制力也变强,宝宝的小手自然而然就可以张、握自如了 。
另外呢,俗话说心灵手巧,宝宝小手的动作是可以促进神经系统发育,通过小手的灵活运动,还可以锻炼宝宝的触觉、大脑思维的感知等,父母可以适当的帮助宝宝搓搓小手心,动动小手指,提升宝宝小手的灵活运用能力 。
宝宝从呱呱坠地到小小儿郎,除了小手的变化外,还是会有很多巨大的变化的 。
1、宝宝身长的变化为什么宝宝不说身高,要说身长呢?这是因为在宝宝2岁以内,身高测量时都是躺着的,所以通常会称之为“身长” 。
宝宝的身长由3个部分组成:头部、躯干和下肢 。这3部分的比例在宝宝的每个成长阶段是不一样的,通常刚出生时的宝宝头部长度是身高的1/4,躯干和四肢相对较短;当宝宝身体发育成熟时,头部的长度只是比最初增加1倍,而躯干的长度则增加2-3倍;上肢增加3倍;下肢增加4-5倍 。
出生时宝宝的平均身长为50CM左右,第一年增长最快,1-6月龄,平均每月增长2.5CM,7-12月龄,平均每月增长1.5CM 。所以通常宝宝1岁的时候,应该比刚出生时长出25CM 。
2、宝宝体重的变化我们都说刚出生的宝宝水灵灵、粉嫩嫩的,还真是不假 。很多宝宝看起来似乎是肉嘟嘟、胖乎乎,实则都是“水膘、奶膘”而已 。
足月的宝宝出生时体重通常在2-4KG 。如果出生后宝宝身体健康,能吃能睡能拉,喂养得当,他的体重就会增加的肉眼可见;但是如果宝宝生了病,体重就会随之下降,妈妈是能够眼瞅着宝宝的小脸儿瘦了一圈出来 。
宝宝出生后的6个月龄,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1岁时大约是出生时的3倍;2岁时大约是出生时的4倍 。肥胖儿或者营养不良,都会让宝宝的体重出现异常,值得父母警惕 。
3、宝宝头围的变化常常老人们会说,宝宝头大聪明 。其实,聪不聪明要看宝宝先天的基因和后天的培养,不过头大头小的问题,还真的是需要一个标准值来衡量 。
因为通过观察和测量宝宝的头围,就可以大致掌握宝宝脑部发育正常与否,所以头围是一个衡量宝宝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哦!
宝宝刚出生时头围大约34CM,6个月增长到42CM,1岁时增长到46CM,2岁时48CM 。
如果宝宝头围低于正常值或者高于正常值,都值得爸爸妈妈的警醒 。
除此之外,新生宝宝还有一个地方的发育也需要父母的格外重视:那就是宝宝的囟门 。
囟门,可能在各地有不同的说法,通常来讲就是宝宝刚出生时头部正顶端的那块儿软乎乎的地方,可以清晰地看到随着宝宝的呼吸,囟门也在跟着上下动 。
囟门的形成与宝宝刚出生时,头部的颅骨没有发育完全有关系 。人的颅骨有6块骨头组成,当宝宝刚出生,颅骨之间相互衔接处就会有一定的缝隙 。这就造成宝宝的头顶部有一片没有骨头只有头皮覆盖的特殊区域,医学上称之为前囟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