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热家长需先弄清六件事

在儿科 , 医生接诊最多的就是发热患儿 。通常 , 若患儿体温较高、发热症状明显 , 但一般情况良好 , 医生会给孩子用点退热药 , 建议家长让孩子回家多休息、多喝水 , 继续观察 , 不会开很多药 , 特别是抗生素 。然而 , 很多家长对医生的这种做法不理解 。有些家长说:“我打出租车过来 , 花了150元钱 , 你就给我几句话 , 一点药都不开 , 就让我们回去?孩子再发热怎么办?”有些家长说:“如果回家后 , 热度依然不退 , 把孩子的脑子烧坏怎么办?打吊针好得快 , 我们要求打吊针!”还有些家长 , 则直接跑到门诊办公室 , 投诉医生不负责任 。
孩子发热到底要不要紧?是不是孩子一发热 , 就要立刻去大医院看病 , 一定要打吊针、用抗生素?且听医生的说法 。
发热是怎么回事?
不同的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 , 神经系统的发育有所差异 。孩子越小 , 机体发育越不成熟 。当周围环境温度比较高、穿衣服比较多、脱水(喝水太少、大量出汗或拉肚子等)、剧烈哭吵 , 甚至房间内空气不流通、比较闷热时 , 都会引起发热 , 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同时 , 小孩子的免疫力比较弱 , 比成人更易受到外界病毒、细菌的侵害 , 发热更常见 。
一般地说 , 发热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由感染引起 , 医学上称之为感染性发热 。实际上 , 感染后发热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 , 发热是机体对外界细菌、病毒侵入的一种防御反应 。另一种是非感染性发热 , 即发热不是由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 , 如风湿热、药物热 , 打预防针后出现轻度发热等 。
最常见的导致孩子发热的原因是感冒 。孩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比成人差 , 感冒的频率也会比成人高一些 , 特别是在春季、冬季和季节交替时 。通常 , 学龄前儿童每年可能会患4~8次感冒 。
当孩子感冒 , 发热时 , 家长应仔细观察 。若孩子在热度升高时 , 变得萎靡不振、不想吃饭 , 而一旦热退 , 就活蹦乱跳的 , 基本上没什么问题 。若孩子热退以后 , 仍然萎靡不振、手脚冰凉 , 或伴有拉肚子、小便时哭闹等情况时 , 则一定要去医院就诊 。
发热会把脑子烧坏?
有些家长担心 , 发热会把孩子的脑子“烧坏” 。实际上 , 并没有这么回事 。大家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 , 主要是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 , 看到有些小孩子因为高热不退而“变傻” , 便误以为是高热把脑子“烧坏”了 。
实际上 , 这些孩子是因为患脑炎或其他疾病而导致的智力下降 , 发热只是疾病的一个表现而已 。更何况 , 大脑组织是蛋白质结构 , 要把蛋白质破坏、使脑细胞受损 , 起码要烧到42℃以上 , 而在一般情况下 , 这么高的热度是不太可能发生的 。
当然 , 有些发热对智力确实存在一定影响 , 最典型的是高热惊厥 。有些小孩子特别敏感 , 稍微有点发热就“抽筋” 。若反复“抽筋” , 就会影响脑细胞功能、影响智力 。不过 , 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这样 , 且只有持续“抽筋” , 没有处理才会损伤脑细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