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培养让孩子心理更健康

俗话说:“一百位教师 , 不如一位母亲 。”家庭教育对孩子有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可是近年来 , 在都市化、信息化的社会中 ,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非常软弱 , 在培养孩子的忍耐力强度和克服困难的力度方面努力得还远远不够 。希望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 这是所有家庭的愿望 。本文对家有幼儿的家庭来说.也许会有些启发 。
孩子需要家庭的温馨
◇父母相互体恤◇
父亲和母亲必须像一根橡皮筋那样联结着 , 因为孩子是看着父母之间相互体贴的心灵纽带成长的 。倘若用演戏来打比方 , 父母是演员 , 主角是孩子 , 家庭就是舞台 , 周围交往的人们就是观众 。演员如果不用心研究剧本使演出获得成功 , 这台戏就不是一出好戏 。要使主角发挥其力量(孩子的成长) , 就必须要有好的舞台 , 同时也要靠演员的功力 。
父母亲意气相投、相互体恤 , 就能创造好的舞台培育好的角色 。
◇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
【正确培养让孩子心理更健康】孩子在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中慢慢地学会各种生活技能 。作为幼儿期应该掌握的生活技能 , 是打招呼、时间观念、整理、健康、安全5个要素 。这是创造愉快的生活环境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 , 应该在孩子的生活基盘──家庭中进行调教 。
“孩子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 。”父母的态度直接成为孩子的生活模型 。父母之间生活和睦主动打招呼 , 孩子在与小朋友们交往时自然也会关系融洽 , 主动地打招呼 。而且 , 父母应该制定计划 , 和孩子一起努力有效地利用时间 , 并规定时间全家一起打扫环境 , 使生活环境保持清洁和卫生 。在交通日益繁忙的今天 , 还应教会孩子自我保护能力 , 养成安全第一的观念 。
◇商量与引导◇
和孩子一起谈话时 , 家长不能一本正经 , 要以和孩子一样的心情以孩子的处境或角度谈话 。比如 , 母亲正在织毛衣 , 孩子走到母亲的身边 , 不停地说着放学回家路上遇见的一条狗 , “妈妈 , 我回来时路上有条小狗很可爱 , 身上毛绒绒的 , 我上去抱抱它 , 很暖和的 。它还向我撒娇 , 好像要说什么呀!”于是母亲说:“是吗 , 你好像想说 , 想把它带回来吧 。
”“妈妈也这么想吗?我也想把它喂养起来呀 。
从父母的角度对孩子说话时 , 应该注意引导 , 帮助孩子判断事物的善恶 , 表示出应该采取的方向 , “妈妈也想喂养它 , 可是在这新村里 , 会给大家添麻烦的 , 所以你说能喂养吗?我们应该遵守规定吧 。”可是 , 有时家长很难马上判断出好坏 。那时父母不能回避 , 应该和孩子一起想办法 , 努力寻找最合适的解决途径 。这样做 , 可以加强父母对孩子的权威性和孩子对父母的信赖 。
◇观察孩子的心路◇
在孩子满不在乎的言行中 , 往往潜伏着能反应孩子心灵变化的重要信息 。如果父母没有注意或即使注意到也没有采取相应的对策 , 结果会使孩子朝着不合理的方向发展 , 或由于过度干涉孩子的世界 , 反而会扭曲孩子的心灵 。
父母应该经常充满理性和爱意与孩子接触 , 留意孩子的表情、孩子的眼睛 , 观察孩子四肢的动作 , 体察孩子有没有流露于外表的心灵动向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 , 父母应该随时注意到孩子心灵扭曲的兆头 , 或发现平时没有发现的闪光点 。这样就能及时纠正将要扭曲的兆头 , 留心发扬那些闪光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