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走出忧郁

在很多家长的眼中 , 儿童是无忧无虑的 , 不会有忧郁 。果真如此吗?殊不知 , 儿童正用他们的眼睛在观察与感受 , 儿童对周遭事情形成的解释 , 往往出乎家长意料;事实上 , 因为儿童不像家长那样会使用语言来表示心情不好 , 他们只是不知如何诉说罢了 , 并非没有忧郁的心情 。
【让孩子走出忧郁】

让孩子走出忧郁

文章插图
你家孩子忧郁吗
案例一:5岁的明明最近不知道什么原因经常不肯去上幼儿园 。一到早上 , 就赖床不肯起 , 就算勉强起来也是不吃不喝的 , 一会儿又说肚子痛、头痛 。妈妈带他去看医生 , 医生说身体很正常 , 也没有发烧 。明明以前很爱玩的玩具 , 现在动也不去动它 , 真是把妈妈给急死了 。
案例二:7岁的亮亮连续三个月行为乖张 , 不但在家打妹妹 , 还在学校咬同学 , 并破坏玩具桌椅 , 不论老师采用说的、骂的、打的 , 甚至罚坐在角落 , 都不能控制他的行为 。校长要求家长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 , 否则不同意亮亮进入学校 , 以免再伤害到其他的同学 。
儿童心理专家分析:儿童的情绪早在出生后即可从表情来判断 , 例如哭、笑 , 随着幼儿逐渐成熟 , 情绪的分化和种类也愈来愈多 。比如:头痛、肚子痛、吃不下东西、睡眠过多或不足 。行为上也可能会出现无理哭闹、破坏东西、闷不吭声、无精打采、退缩、紧黏家长、疑神疑鬼、忧心忡忡、不活泼、不爱玩耍、不合群、不听话、不快乐 , 甚至还会有想自杀的念头 。
父母亲若是发现孩子的行为突然改变 , 情绪不似从前那样稳定 , 都可能是儿童正在忧郁 。这时家长们先不要发脾气 , 认为儿童是在无理取闹要好好教训他 , 这样做可能会适得其反 , 造成亲子间的紧张冲突 , 更糟的是 , 问题不但没消除 , 儿童的焦虑反而会节节升高 。
?钪心衙饣嵊龅讲荒茉ち系氖拢?毯⒆友ё銮樾鞯闹魅耍坝糜行?形?纯刂剖惴⑶樾鳎?⒒?庋沽Γ徊灰?糜怯舫晌?鬃庸叵档纳笔郑?⒂跋斓叫睦斫】怠?br>
孩子为何也有忧郁
儿童为什么会忧郁呢?儿童的世界应该是无忧无虑的呀!儿童心理学家指出学龄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自我中心特征 , 儿童难以分辨自己与外界的独立性 , 对种种外界刺激无法建立一个防护网 , 而导致心理的脆弱性 。
例如:儿童常以为是“自己”做错事 , 所以父母才会吵架 。假如在此时 , 家中发生变故造成伤亡 , 家长们又缺乏适当的解释 , 儿童内心的恐惧罪恶感有可能悄然而生 , 而成为代罪羔羊;另一特征 , 是儿童无法做抽象式的思考 , 只能了解清楚具体的事项 , 对事情的因果判断也很直线式单纯 。所以儿童无法接受正负两面同时存在的矛盾情感 , 例如爱恨交织、趋避冲突 , 假设父母无缘无故就打小孩 , 但又说这是爱他才如此 , 久而久之 , 儿童在这互相冲突的讯息中 , 分不清行为与情绪的关联 。这样混淆不一致 , 不可预测的因果关系 , 也会造成儿童的忧郁感 。
除了儿童的认知发展特色之外 , 他们的气质与父母亲特质的适合性 , 其互动关系的品质 , 也是造成忧郁感强弱的因素 。另外 , 突发或慢性累积的生活压力事件 , 例如家庭变故、亲人伤亡、家庭成员变动、失去原有的支持系统、转学、搬家及移民 , 儿童必须重新去适应新环境;自己或至亲好友意外伤亡住院、目睹灾害 , 都迫使儿童得面对突如其来的失落 , 然而 , 儿童需要较长的调适期间 , 在过渡期间容易产生忧郁 。儿童常常会保有奇迹式的幻想 , 希望时光倒流 , 可以回复以往的原状 , 而非必须去面对现实的残酷情况;因此 , 家长若在能力范围内 , 应该尽量事先预告 , 好让儿童有心理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