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影响驾驶员视力的因素有哪些

1夜间影响驾驶员视力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驾驶员夜间视力的因素有哪些?夜视是指夜间黑暗中驾驶员的视觉 。因为视力与光照强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即视力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夜间低照度引起的视力下降称为夜间近视 。由于夜间光线不足,驾驶员很难看到和预见道路上的各种情况,所以夜间驾驶比白天驾驶危险得多 。发现虽然夜间行人少,车辆密度小,但事故率很高(占50%以上) 。除了光线强度,物体的对比度和颜色对夜视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般来说,亮度和对比度高的物体容易识别,不同的颜色识别的难度也不同 。黄昏是开车最危险的时候,被司机称为魔鬼时刻 。这是因为:①灯光变暗时,开大灯和不开大灯差别不大,驾驶员不容易看清道路上的行人和车辆;②自然现象,即黄昏时车外青色变浓,黄、红、橙色标志和行人服装变暗;③黄昏时,驾驶员眼球上的视觉维度细胞分为三种类型,分别对红光、蓝光和绿光做出反应 。不同颜色的光对这三种视觉细胞造成不同程度的刺激,当它们组合在一起时,就复合成原来的颜色),它们识别物体的功能就降低了 。以上原因导致司机在此期间视力最差,容易发生事故 。2夜间长途自驾注意事项
夜间长途驾驶注意事项【夜间影响驾驶员视力的因素有哪些】1.远近光的使用 。遇到车的时候,相信很多车主都遇到过对面车辆不关闭远光灯的情况 。一般来说,当距离来车150米时,应使用近光灯,并降低车速,防止视线受阻时发生混乱 。对方不更换远光灯时,应立即减速,用断断续续的明暗灯和哨子通知对方更换灯光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一些非法改装的LED大灯,无论是探测距离还是光线强度,都很容易对来车造成干扰 。在这种情况下,驾驶员的眼睛可以避开照明光的轴线方向,用遮光罩遮挡或者戴上现在网上流行的防眩光眼镜,会有一定的防眩光效果 。2.适当增加跟随距离 。由于夜间行车,视线较差,近光灯照射距离约20-40米 。如果车辆以8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当发现前方有危险情况时,普通人从踩刹车的视觉感知平均反应时间为1秒,再加上车辆从80公里/小时减速到0米/秒时所使用的制动距离,使必要的反应距离在80米左右,远远超出近光灯的可见范围 。因此,夜间行车时,要加大与车的距离,保持警惕,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 。3.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照明?有时候,注意其他车辆的灯光也能起到很巧妙的作用 。比如晚上开车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路口,可以根据侧路来的灯光的照度来预测对方车的行驶情况 。如果路口有对方车远光灯的散射光,可以判断该车离路口很远 。也就是因为晚上开车的参考对象比较少,只能自己找“路标”参考 。其实不管是晚上开车还是白天开车,超车的时候都要好好利用灯光 。晚上,高速公路上更糟糕 。远光灯的探测距离一般为80-120米 。路况允许时,先用远光灯和近光灯换灯通知前方车辆 。前方车辆让路后,向左打转向灯 。超车后,要给被超车的车辆留一定的安全距离,然后再向右转信号灯 。当后方车辆被照亮将要超车时,我们应该停止加速,保持方向 。如果条件允许,我们也可以稍微刹车,给后方提示,等它超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