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阻断乙肝母婴传播

乙肝患者也有生育的权利 , 而围产期传播是乙肝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 , 孩子多在出生时接触母亲的血液和体液被感染 。感染的年龄越小 , 越可能成为慢性肝炎 。因此 , 阻断母婴传播对控制乙肝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
【如何阻断乙肝母婴传播】 如何阻断乙肝母婴传播

如何阻断乙肝母婴传播

文章插图
目前公认的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有效方法已经写入了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 具体为:1.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 然后间隔1及6个月注射第二及第三针疫苗 , 其保护率为87.8%;2.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 , 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 最好在出生后12小时内 , 剂量不小于100国际单位 , 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 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 。也可在出生后12小时内先注射一针免疫球蛋白 , 1个月后再注射第二针 , 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一针乙型肝炎疫苗 。后者不如前者方便 , 但保护率高于前者 。新生儿如果在出生后12小时内注射了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 , 可以接受母亲的哺乳 。
另外 , 2006年《肝脏病学》杂志发表的论文提示 , 国外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有了新进展 。其中之一是拉米夫定的应用 。
很多医生发现 , 如果孕妇体内病毒数量过多 , 例如DNA超过108拷贝/毫升 , 即使新生儿按时注射了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 仍可能感染病毒 。为此 , 欧美医生从妊娠33周起就让孕妇每天口服拉米夫定100毫克 , 等于加了双保险 , 能明显减少围产期的传播 。此方法没有不良反应 , 安全性较高 , 但不推荐在妊娠前三个月使用 。我国浙江大学进行的一项研究也证实了上述结论 。
不过 , 上述做法在国内乙肝防治指南中尚未明确 。另外 , 如果女性患者在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怀孕 , 可继续治疗而不停药 , 但需根据患者病情、对胎儿可能的危害以及治疗的益处进行权衡 , 并进行认真的风险―效益评估 , 在充分知情同意的前提下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