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进入幼儿园开始,生活和学习就有了安排和规范 。培养小班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常规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班级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及幼儿的健康成长,应该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生活常规呢?从小培养孩子生活科学常规,对孩子一生都有益 。请看本文针对培养幼儿常规给出的建议 。
常规的意义
常规是指幼儿的行为常规 。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将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制定出一系列行为规范,让幼儿经常固定地执行,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形成科 学的生活秩序 。如,幼儿睡眠、起床、进餐都有固定的时间;幼儿玩完玩具后应该放回原来的地方;吃饭要洗手;水杯应该放在贴有标志的地方等等 。
文章插图
常规的作用
●培养生活规律
从幼儿个体的发展来看,建立良好的常规可以使幼儿的生活具有合理的节奏,既能使神经系统得到有益的调节,又能使幼儿积极愉快地参加各种活动,促进身体健康 。
由于幼儿来自不同背景的家庭,有些幼儿由于各种原因生活作息没有规律,而在幼儿园则是按照幼儿生理和心理的需要作出符合科学的合理安排,幼儿生活在其中,就能逐渐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时间观念和有组织、有条理的办事能力 。
●培养自律能力
自律是指控制自己,并遵守一些共同制定的规则的能力 。这种能力可通过遵守一日生活常规来逐渐培养,如幼儿在听故事、进食、午睡或者自由活动的时 候,需要控制自我欲念,做到进食不说话,排队不乱挤,不强抢别人的玩具、不伤害别人等,渐渐地,遵守规则就会成为孩子们的自主行为 。
●建立安全感
人在一个有规律的环境里生活才会感到安全,幼儿也是如此,他们喜欢按照一定的程序做事 。合理的常规为孩子创造了一种有序的、和谐的生活,他们在心情愉快的情境中自然形成一种符合其身心发展水平的规则意识和规范行为 。
小班的常规教育
教师在进行常规教育时,首先要明确常规不等于紧箍咒 。在实践中我们会发现,被要求排队的孩子一旦没有老师的监督,就会横冲直撞、争先恐后、难以 自控 。这说明有些不合理的规则束缚了孩子,教师应该认识到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正确的儿童观的基础上制定常规,将其看成保证幼儿身心发展所需的“润滑剂” 。如,老师讲故事时,不是让孩子们排排坐在远离教师的地方,而是参差不齐地围坐在老师身边,气氛很融洽,关系很亲切 。用这样的方式组织活动,孩子们显得十分 愉快,也很配合,这正是良好的常规教育的外在表现 。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宜的要求 。
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常规应该简单、明确,适合小班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 。只有适合幼儿的能力要求,才可能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才愿意去做 。
制定和使用常规时的注意事项
●制定常规需向幼儿解释理由
解释理由能使幼儿比较容易接受教师对他所做的要求,如:“你应该和某某一起玩积木,小朋友之间应该友好分享,这样某某会很高兴 。”
●常规应该是积极的
常规是在明确幼儿行为标准的基础上着眼于行为习惯的培养,而这些习惯又是建立在一定的自觉性的基础上的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当幼儿将常规转化为习惯后,他们就能轻松自然地去履行既定的各项要求,也就不会因此而压抑幼儿的主动精神了 。
●教师要按一日生活的顺序制定常规
教师在制定常规时应当考虑到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活动量等方面的因素,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常规 。教师还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幼儿较多的获得自由活动的机会,尽量避免呆板的活动 。
- 幼儿黄发别乱补
- 2022公司名称大全 2022年起公司名称
- 识图教学宝宝更易记
- 宝宝多动症要早日治疗
- 如何纠正宝宝咬指甲
- 家教指导:新生儿教养方法|新生儿|优生优育|幼儿教育
- 婴幼儿怎样加强营养?
- 婴幼儿任性的原因及处理的方法
- 如何为宝宝选择幼儿园 这四点很重要
- 如何培养幼儿安全自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