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宝宝胃口大开有何妙法

诊室场景回放镜头1

让宝宝胃口大开有何妙法

文章插图
丁丁现在9个月 。4个月以前主要以母乳+配方奶混合喂养,4 个月后开始添加辅食 。半岁前,丁丁的生长发育尚属正常 。可是,从6个月到9个月,丁丁体重只增长了0.5千克 。家长说,丁丁每天喝600毫升左右的配方奶,还吃3次面条以及粥、米粉、鸡蛋羹、菜泥、肉泥等不同辅食 。按理说孩子的进食量和营养素的提供应该都不少了,可体重增长却很缓慢,家长担心孩子是不是得什么病了?
在询问和检查过程中,见到了这样的情景——只要丁丁稍有不耐烦,家长立即将装有配方奶的奶瓶送入他的嘴里 。问其原因,回答令我吃惊——不抓紧一切机会给孩子喂奶,就不能达到每天至少600毫升的目标!原来,家长给孩子规定了每天的进食量,必须完成 。可孩子根本不配合,奶吃到五六十毫升就叼着奶瓶玩;喂饭时,全家人都必须上阵,唱歌、跳舞、做游戏 。孩子体重长得越慢,家长就越绞尽脑汁想新的招数,非但丁丁体重没见增长,家长却被折磨得要崩溃了 。
小豆是个1岁半的男孩,非常活跃,连吃饭也不肯安静下来 。家长为此想尽了办法:少量多次喂、追着喂、边玩边喂 。他们苦恼地说:给孩子喂饭就像打仗,而且这仗是越来越难打了!虽然孩子的身高、体重等发育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但生长速度明显减慢 。无奈,家长带着孩子来到诊室,寻求解决的办法 。
为什么孩子对吃饭没兴趣?
为让自己的宝贝吃得好,长得快,家长什么都舍得:舍得花钱买营养丰富的食品、舍得花时间了解育儿知识、舍得花精力鼓励孩子进食……可最让他们苦恼的是,自己尽心尽力,孩子却不买账!家长虽然能够决定给孩子吃什么、设定进食的时间、选择合适的进食地点和方式,但是孩子却可以选择他们是否愿意吃、每次吃多少 。如果你不考虑孩子的选择,那小家伙很可能会以他自己的方式来反抗 。
消极怠慢
就像第一个例子那样,孩子虽然能接受家长的喂养,但心不在焉 。对于吃饭心不在焉的孩子,家长往往就会采取少量多次喂养的方式 。少量多次喂养会使孩子失去饥饿的刺激,胃酸的分泌量也会减少,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使孩子丧失对吃饭的兴趣 。而且,少量多次喂养还会使孩子在早期就失去训练注意力集中的机会 。
积极抵抗
第二个例子就是典型的积极抵抗 。孩子对吃饭根本不感兴趣,而且将吃饭与玩耍混为一谈 。在他的小脑袋瓜里,“吃饭”是与唱歌、玩耍等共同组成的一个概念,而不是一个单独的概念 。为了使孩子尽可能多吃些食物,家长绞尽脑汁,变换花样,但得到的不是孩子逐渐安稳地接受食物,而是更加排斥进食 。如果在孩子玩耍兴致正浓时给他喂饭,还会造成孩子的厌恶,甚至抵抗,形成恶性循环 。这就是家长经常抱怨的“厌食” 。
怎么让孩子重新爱上吃饭?
最好的方法就是“饥饿疗法”:等到孩子真正饿时才喂他,并让他逐渐养成正常进食的规律和习惯 。
由于孩子已经对吃饭兴致不足,开始实施饥饿疗法时,孩子即使已经饿了,也不会专心地坚持到吃饱,往往吃到半饱时就开始玩了 。这时,家长要注意控制吃饭的时间,一般20~30分钟后就要停止喂养 。等下次吃饭时间到了,再给他吃 。当然,很可能孩子还没到下次吃饭时间就已经饿了,闹着要吃的 。这时家长千万不能心软,要想尽办法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玩喜欢的玩具,做喜欢的游戏,甚至可以带孩子外出 。这段时间可以给孩子喝些水,但是绝不能给他任何东西吃 。等到下次吃饭的时间到了,再给孩子喂饭 。几次后,孩子就会明白吃饭的真正含义——不吃饱就会饿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