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

儿童心理卫生问题主要指发生在儿童期的行为偏异 。狭义上等同于行为问题 , 广义上则泛指所有的心理社会问题 , 也就足那些在严重程度、持续时问上都超过相应年龄允许范围的异常行为 。下面就让我们的专家为您简单介绍一下常见心理行为有哪些!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
儿童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表现及防治方法如下:
(一)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表现
儿童心理卫生问题主要指发生在儿童期的行为偏异 。狭义上等同于行为问题 , 广义上则泛指所有的心理社会问题 , 也就足那些在严重程度、持续时问上都超过相应年龄允许范围的异常行为 。
儿童期有以下较多见的心理一行为问题:
1.学业相关问题:学习困难、注意力障碍、自控能力差、活动过度、拒绝上学等 , 多发生在小学阶段 , 尤其是初入学儿童 。其中有些问题属于从学龄前期向学龄期过渡过程中出现的暂时性适应不良 。
2.情绪问题:如情绪不稳定、紧张焦虑、孤僻 , 强迫观念、过分任性或冲动、退缩、恐惧等 。此类问题表现程度严重者 , 须排除精神性疾患 。
3.品行问题:如偷窃、经常说谎、逃学、破坏公物、攻击行为、各种破坏性行为等 , 男孩显著多于女孩 。
4.不良习惯:如习惯性抽动、吮指、咬指甲、摩擦癖、遗尿、口吃、偏食等 。
判定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时 , 应遵循两个原则:
第一 , 儿童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心理表现 , 由此表现出的占主导地位的、典型、本质的特征 , 称儿童心理年龄特征 。家庭、学校和社会对不同年龄段儿童有不同的教育期望和要求 。只有将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和教育要求联系起来 , 才能对其是否存在心理一行为问题做出切合实际的判断 。
第二 , 不能把儿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暂时性行为表现都视为心理一行为问题 。只有那些具有特殊性、直接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行为 , 才作为行为问题来对待 。多数儿童在发育的某阶段都会经历各种心理、行为方面的暂时性适应不良 , 称“心理社会发展失调” , 经适当的行为指导可痊愈;若久拖不治 , 问题常变得复杂而严重 , 导致心理障碍发生 。
(二)儿童期心理行为问题的防治
儿童期心理-行为问题有多种多样表现 。在基层幼儿园、学校中应着重针对以下四类(尤其第一类)问题进行预防和矫治:
1.学业相关问题
(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 俗称“儿童多动症” , 指由非智力因素引起的、与年龄不相符的注意障碍、冲动、活动过度 , 并伴有学习困难和社会适应力低下的一组儿童行为异常症候群 。患病率约占学龄儿童总数的3%~5% , 男孩多于女孩 。通常起病于7岁前 , 主要表现为:①认知方面 。注意广度狭窄、抗干扰性差、不能预见行为后果 。②情绪方面 , 易兴奋 , 缺乏对冲动的控制力 。
③行为方面 , 以多动并伴攻击性行为为主 。④人际交往方面 , 与家长、教师和同伴关系不良 。病因复杂 , 常为遗传、脑损伤、铅中毒、心理社会因素和不良家庭环境等多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 。防治关键是提高家长、教师对该病的认识 。虽然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发生所起的作用尚不明确 , 但对该症的发展和结局有影响的结论是肯定的 。
家庭不和睦、单亲家庭、教养方式不当、早期母子情感剥夺、寄养等 , 都可能增加ADHD的发生几率 , 进而影响儿童行为、情绪的发展 。因此 , ADHD的干预需要家庭、学校、专业机构三方面的公共努力 , 开展心理治疗、教育和行为训练结合的综合性矫治 , 重点是提供行为指导 。行为治疗多通过正强化法 , 帮助其建立一些适应良好的行为 。也可采用感觉统合训练、生物反馈训练等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