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背后小心“黑色陷阱”( 二 )


潜规则七稻草当作海鲜卖
加工海鲜食品时,将海鲜连同绑扎的稻草一起称重,已成为多数餐馆、酒楼的通常做法 。千万不要小瞧这稻草,被水浸湿了的稻草通常占去海鲜重量的一到三成,如果是每斤七八十元甚至上百元的海鲜,每称一斤消费者就要多花二三十元的稻草钱,这已成为餐饮行业的潜规则 。
吃吃喝喝背后暗藏“黑色陷阱”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老百姓离不开吃,看着商家推出的五花八门的美味食品,真是让人垂涎欲滴 。但是,有些不法商贩却偏偏把歪心思用在食品上,食用后损害健康不说,随之而来的消费纠纷,更是让不少消费者“倒胃口” 。再过几天就是“3·15”了,为此,特别提醒广大市民,希望您在追求“好吃的”同时,也要注意“吃得好” 。
蔬果类:小心农药残留超标
残留在蔬菜、水果中的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极易对人体造成长期的危害,“无公害”蔬果一直是人们关心和呼吁的 。在对蔬果市场的抽样检测中,已发现农药残留量超标的蔬菜,而走街串巷的小贩,进货渠道来路不明,更使“公害”危机潜伏 。市政府针对这一现状发出了不少通告,要求从事蔬菜经营的市场、商场等服务网点,必须设立无公害蔬菜检测点,配置相应的农药残留检测设备,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是这样的不法商家到目前为止却依然存在 。
提示:设立检测点的市场将抽样检测的结果在明显位置公示,市民采购蔬果时,可将这一公示作为挑选的标准 。
熟食类、食用油类:警惕小作坊“三无”产品
熟食的卫生质量对生产条件、设备和管理的要求都比较高,一些大企业凭其雄厚的实力,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而一些小作坊“只凭一口大锅”生产出来的熟食就不是那么让人放心了 。食用油市场也存在一些城乡接合部加工的“三无”产品,某些小作坊制作的油不但质量、卫生无法保证,甚至还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据了解,这些小作坊的生产条件普遍过于简陋,操作和管理严重缺乏规范性,在包装上也是敷衍了事,缺少明确的标识 。
提示:购买这类产品时,要看其生产许可证和包装上的厂名、厂址、生产日期等标识是否齐全明确,尽量选择知名厂家生产的产品 。
海货类:积累常识辨清“以次充好”
目前,海鲜类产品的质量也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某些人工养殖的海鲜经过激素催肥后,通过大小农贸市场、饭店进入消费者之口,但是目前却没有具体的检验方法及标准来规范 。干海货市场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次充好”上,如劣质虾米采用染色、夹层包装等手法欺骗消费者 。
提示:在缺乏规范检验标准的情况下,消费者可在生活中注意积累和掌握一些辨别海产品质量优劣的常识及方法 。
袋、罐装食品类:核对保质期防过期
包装过的食品最容易出现过期变质问题 。这类食品都有在指定条件下的保质期限,过期和保存不当都会引起食品的变质 。但包装过的食品不易从味道和色泽上加以判断,某些不法商贩就容易利用这一点暂时蒙骗消费者,将变质的包装食品拿来出售 。
提示:包装食品的标识是重要的识别凭证,各种标识齐全的食品也要仔细核对其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为防万一,最好不要选用那些接近保质期的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