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吼娃两败俱伤,不吼憋出内伤,被吼大的孩子后来都怎样了?
每天在吼娃和吼完自责中不停切换
在崩溃的边缘疯狂试探
当妈不易,做娃也难
吼还是不吼
这题真难!
文章插图
“说一遍,没听见;说两遍,耳旁风;说三遍,头都不抬!吼还是不吼?!”
“锄禾日当午,两岸猿声啼不住;2乘以12等于10……吼还是不吼?!”
“问:9可以分成3和6,那9可以分成6和几?不知道,等一等,答2。吼还是不吼?!”
……
总是有很多这样的时刻,让爱子心切、望子成龙的老母亲,无法控制地开启“吼娃模式”。然而,发怒有风险,吼娃需谨慎!
一位母亲曾分享她的亲身经历。有一次她在帮孩子收拾散落在地上的玩具时,发现2岁的女儿又用蜡笔在床单上涂涂画画,床单被涂抹得一片狼藉。这位母亲瞬间爆了,对女儿大吼:“不是告诉过你不要乱涂吗?你聋了吗?”孩子听到吼声吓呆了,颤抖着把蜡笔掉在了地上,甚至不敢捡起来。大家都以为这只是一次微不足道的处理“熊孩子”的经历,不想从此以后,这孩子再也没碰过蜡笔。很多家长不会想到,吼娃可能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文章插图
被吼大
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即便对成年人而言,那些包含着情绪的怒吼,都会令人感到非常不适,更别提孩子——尤其是对家长充满依恋的孩子。
这种吼叫一方面是一种情感拒绝,将孩子的孺慕之情撕扯践踏;另一方面也是沟通拒绝,用冰冷的要求替代沟通,不利于建立跟孩子的交流桥梁。
被吼大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
01
“继承”吼叫
生活中经常会发现这种现象:一个孩子的说话方式、人际交往模式和他的父母十分相似。这是因为孩子与他人的交流方式是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构建的,父母的言行会对孩子的态度、行为有重要影响。家长如果总以“吼”的方式与孩子交流,孩子很可能也会学习到这种说话方式:或许是在年龄稍大后“吼”父母,使亲子关系增加一层屏障;或许也以“吼”的方式和他人交往,影响社会人际关系。
02
丧失安全感
孩子在2岁~3岁时,由于自主性的萌芽,会让家长觉得孩子开始变得“不听话了”。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孩子进入了第一反抗期,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自然阶段。然而,很多家长不会接受从前听话的孩子变得叛逆,对孩子的管教方式也变得严厉。面对无理取闹的孩子,家长更倾向于采用大吼大叫的方式,希望用更大的声音压住孩子躁动的情绪。1岁~3岁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阶段,家长的表现会让孩子在面对自己的父母时感到害怕,无法获得安全感,长大后也很难从别的地方感受到安全感。
03
产生自卑感
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一直对你挑剔指责,你会不会感到难过,自信心受到打击?同理,当一个孩子跟父母分享自己在学习方面的困难时,家长不仅不给予帮助,反而加以批评,这会使孩子感到难过,觉得自己很笨,一点小事都做不好。长此以往,孩子会逐渐变得自卑。
04
导致青春期叛逆
家长可能有这样一个疑问,孩子之前很听话,为什么进入青春期后突然变得很叛逆?尤其是从小在父母严厉教育下的孩子,叛逆行为更为严重。心理学家发现,孩子的逆反心理与父母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专断、强制型的教养方式更容易催生青春期叛逆。年幼的孩子因其心理发育尚未成熟,会认同家长、老师等“权威”。一旦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当他们发现自己的想法、追求等与父母不相同时,就会想要摆脱父母的控制。而吼叫式的父母,更容易激发孩子这种情绪,加剧孩子对自己的抵触感,影响亲子关系。
- 亲子关系|什么是最好的家庭教育?父母一定要记住下边3件事,抓紧看!
- 顺产|孕7个月后,这三个问题关系到分娩的顺利,孕妈可要记得问!
- 67岁老人生娃后续:子女断绝关系,1万退休金却担心娃没人照顾
- 大脑|如果你知道能力发展和感统的关系,还会如此淡定吗?
- 孩子跟谁睡就跟谁亲?真的不一定,还是跟孩子所处的年龄段有关系
- 亲子关系|高中学霸给同桌的“情书”,奈何同桌看不懂,老师就该好好读书
- 关系|“幼教杂说”之一百三十一:《为什么孩子在幼儿园比在家里表现好?》
- 父母|孩子的成绩和家境有什么关系?家长别再纠结了,问题关键并不在这
- 妈妈吃什么和「母乳」质量有没有关系?
- 孩子的成绩与智商关系有多大?看完这个调查,您还焦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