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把“教育孩子”改成“反馈孩子”,你的教育就会豁然开朗了
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还是说社会,在谈到培养孩子时,使用的都是“教育”这个词汇。大家也好像从来没有觉得这个词汇有什么问题,但是随着我对儿童生长发展的理解,我却越来越发现,“教育”这个词汇本身就有问题。
甚至可以这么说,我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面临的大多数问题,都是建立在“教育”这个词汇本身上。
有问题的“教育”
首先,“教育”是以父母为中心的
父母教育孩子,在这个教育过程中,孩子是被教育的目标,是需要做出改变的对象。而父母是行动主体,父母认为孩子对,孩子就是对的,父母认为孩子不对,孩子就是不对的,就是需要被教育的。显然在这个教育过程中,是以父母为中心的。,而不是以孩子为中心的。
当父母认为孩子不对时,就教育孩子,孩子就需要配合父母做出改变。如果孩子的表现不符合父母的要求,父母就可能升级教育手法,从讲道理变为生气发火,目的就是让孩子听自己的,做出改变。
既然“教育”是以父母为中心的,那也就注定了父母采取的教育方式更多是符合自己利益要求的,而不是符合孩子的。比如说父母为什么容易情绪失控,对孩子生气发火?很简单,因为这样的发火可以让父母情绪得以发泄,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当然,作为被发泄的对象,心理肯定是受到伤害了。
建立为父母自己服务的教育思想下,你指望能教育好孩子?
文章插图
其次,“教育”是一种从上到下的单方面输出建立在“教育”的理念下,教育行为是一个单方面输出的过程,而且是一种非常糟糕的单反面输出。
“教育”发生的过程是从父母到孩子,这个过程是单向的。但是父母跟孩子之前的影响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比如说,如果父母习惯的用命令性的语言控制孩子,那么必然会引起孩子的反抗;相反,如果父母采用尊重的语言跟孩子沟通,那孩子就不会叛逆。父母改变了自己,就会影响孩子的表现。而在“教育”的理念下,父母只想改变孩子,而自己却不改变,那就注定教育往往是不成功的。
而且这个单向输出还是一种从上到下的过程,父母容易有一种优越感,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因此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
最后,“教育”=控制
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控制。
虽说我们谈到教育时,往往包含教授对方知识的意思,但是这种教授知识何尝不是一种控制呢?教授对方正确的知识,纠正孩子错误的知识或行为,这不就是控制吗?就好比孩子原本闯红灯,因为他们不懂交通知识,现在我们把这类知识教授给他们,让他们遵守交通规则,这是不是控制呢?
正因为“教育”的本质是控制,所以我们特别反感那些想教育我们的人,因为我们本能地追求自由,反抗被控制。
文章插图
“教育”表面上看起来没问题,但是“教育”存在的这些隐含意思,使得父母在采用“教育”思想应对孩子时,不自觉的就采用了以上的错误态度或者方法,使得孩子就天然的反抗父母,所以使得父母的教育孩子过程困难重重。而父母往往还意识不到这是自己造成的,反而怪罪孩子叛逆不听话。那不用“教育”,那用什么思想来面对孩子呢?这就要用到我们说的“反馈”了。
为什么要用“反馈”来代替“教育”
“教育”孩子的过程,其实就是父母改变孩子周围的环境,调整环境的反馈,从而影响孩子。无论父母讲道理,还是批评打骂,这是不是都是属于孩子周围环境的一部分?那父母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就是在调整反馈?
- 刚跨上自行车,婆婆就把我抱住,孕期安全出行,要避开4类方式
- 行程卡|行程卡带“*”会被隔离吗 行程卡带星号要核酸检测吗
- 到了孕晚期,这几个“卸货”的信号,孕妈们要注意
- 备孕干货来了,正在备孕的你别慌,学会找准排卵期“好孕”来得快
- 无影手奶爸|“无影手奶爸”抱着娃“偷吃”雪糕火了,娃就说是不是玩不起
- 宝妈|如果流露出5个迹象,父母不用藏着掖着,说明你把孩子教育的很棒
- 目标感|孩子懒惰没有目标?比定目标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目标感”
- 萱萱|伺候儿媳坐月子,三方面要多忍让,是诱发“婆媳矛盾”的关键点
- 现实|一儿一女,你将来会把财产平分吗?这位老人的做法,值得学习
- 母则刚|“生二胎你后悔吗?“听听下面妈妈们的回答,让你很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