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对李鸿章有争议 李鸿章为什么背负千古骂名( 二 )


“办车企”除了你熟知的招商银行,还有一家企业你肯定也知道,那就是长安汽车 。长安汽车的前身就是李鸿章在1862年创办的上海洋炮局 。
上海洋炮局是中国最早的兵工厂,不仅在清朝时期为我国造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枪,而后的抗战时期,上海洋炮局改名二十一兵工厂,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军火生产 。据统计,生产各类炮就有7500门,各类枪械超过了30万 。
新中国后,改名后的上海洋炮局因民品发展的需求慢慢转变为今天你我熟知的长安汽车 。

为什么对李鸿章有争议 李鸿章为什么背负千古骂名

文章插图
自嘲大清国的裱糊匠虽然这些企业之后发展的银行和车企都不是李鸿章所为,但至少他起到了开头引导作用 。让我国有可能更快地进入新时代 。
《华盛顿邮报》这样评价李鸿章:“他无数次将中国人从无知而导致的麻烦中拯救出来,却每次都被谩骂、指责……李鸿章无疑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他始终在尽他最大的努力来维护国家利益,但遗憾的是,他手中的筹码太少了 。”
李鸿章一生签订了几十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他自己或许知道,从他签字的那天起,他就注定要背负骂名,遗臭万年 。
他曾嘲讽自己是大清的裱糊匠,不过一生辛苦只糊了个纸房子 。开展洋务运动,结果却不敌日本小国的两下炮击,这纸房子便崩塌了 。
其实后人对于李鸿章的骂名,不单是因其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他这个人为官贪腐,诸多决策失误被质疑误国误民,名为清末第一外交家却没有外交能力 。
比如清朝时期的中法战争,本来有机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但由于清朝统治者的懦弱,最后胜利的成果被葬送,也造就了战争史上“不败而败”的奇闻 。
左宗棠对李鸿章怯懦之举十分愤怒,曾就批李鸿章“十个法国将军都不如李鸿章一人能坏事,其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骂名” 。
再比如上文提到的朝鲜内战,伊藤来要军费,李鸿章不仅报销军费,还给日本一个大大的馅饼 。说什么若你有侵占之意我便可以出兵,反之,我要侵占你也可以出兵 。
为什么对李鸿章有争议 李鸿章为什么背负千古骂名

文章插图
【为什么对李鸿章有争议 李鸿章为什么背负千古骂名】明面上看不出什么问题,但在当时的清朝,这么一句话已是自己放弃了宗主国的特权,这也为日后的甲午海战埋下了伏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