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图片设计:方冰
-导言-
进入秋冬季节 , 又到了娃娃们动不动就感冒、发烧、咳嗽、流鼻涕的时间了 。 一说到发烧大家都特别紧张 , 烧个两三天 , 接着几天开始流鼻涕、咳嗽 , 然后一到两周好转 , 这算是比较大众的病程 。
然而 , 也有那不省事的 , 烧退了一两天 , 老母亲刚松口气 , 娃娃可能半夜突然又烧了起来 , 小宝宝啥也不会说 , 就哭个不停;大一点的 , 可能一边哭 , 一边拍耳朵、揪耳朵;那些能说话的宝宝 , 可能告诉咱 , ta的耳朵疼 。
这种情况 , 不用说 , 十有八九就是中耳炎了 , 赶紧从被窝里出来 , 带娃去看病吧!仔仔当年在的三甲医院 , 耳鼻喉科是个强项 , 值夜班时 , 经常遇到从耳鼻喉科转来的小娃娃 , 就是这个问题!
那么 , 为什么孩子感冒都要好了 , 却闹个中耳炎呢?为什么一向淡定的仔仔 , 这回却建议你半夜从被窝里爬起来去看病呢?今天 , 仔仔请来好朋友六夕夕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病 , 看看到底是咋回事 。
1、耳朵的结构
首先 , 来说道说道我们的耳朵(没错 , 耳朵作为五官中最不受宠的一个 , 很多人甚至都不了解它的构造) 。 耳朵分为三个部分 , 分别是外耳、中耳、内耳 。
外耳很好理解 , 就是我们在外观上看到的耳廓和外耳道 。 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三个部分 , 是感受听觉和位置觉的器官 。
这两个部分不是今天的主角 , 就先不展开讲啦 , 下面我们主要说说中耳:
中耳和外耳的「楚河汉界」就是大名鼎鼎的「鼓膜」了 , 而中耳还包括鼓室、鼓窦、乳突和咽鼓管(可以把它想象成中耳和鼻咽部之间的通道) 。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Google
宝宝们的小耳朵还在发育过程中 , 咽鼓管的长度比爸爸妈妈们的短且宽敞 。 如果宝宝不小心感冒 , 鼻部、眼部的细菌啊 , 病毒啊 , 分泌物啊 , 就容易通过敞亮的「康庄大道」——咽鼓管 , 侵犯到中耳 。
尤其要留意新生宝宝们 , 当平卧位喂养或奶嘴孔过大时 , 小宝宝来不及吞咽过多、过急的奶水 , 很容易发生呛咳 , 使奶水进入到鼻咽部 , 又通过咽鼓管逆流进入中耳 , 导致中耳炎 。 所以宝宝们发生中耳炎的几率比爸爸妈妈们还要高呢!
2、中耳炎有几种类型?
中耳炎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类:分泌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
(1)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 , 又叫做渗出性中耳炎或卡他性中耳炎 , 是一种非化脓性的炎症疾病 。
它在小宝宝们身上发生的概率最大 , 最喜欢出现在宝宝受到病毒感染时 , 也常常发生在上呼吸道感染、腺样体增殖、扁桃体炎后 。
举个例子 , 当宝宝呼吸道感染后 , 鼻咽部分泌物变多 , 容易引起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负压 , 这时鼓室内就可能出现积液 。
文章图片
分泌性中耳炎▲图片来源:Google
分泌性中耳炎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和中耳积液 , 此外 , 宝宝们可能感觉耳朵里闷闷的、胀胀的、痛痛的 , 自己感觉自己的声音变大了 , 有微风轻轻在吹一样的耳鸣 , 会擤鼻涕的宝宝们还可能在擤鼻涕时感觉到耳朵里有咕噜咕噜的水泡声 。
(2)急性中耳炎
它急就急在发生时间上 , 一般是指48小时内发生的中耳炎症 , 主要分为两种: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和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
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虽然会出现耳内疼痛、中耳积液 , 并伴随急性充血的情况 , 但鼓膜完整;而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症状一般比较严重 , 通常有明显的全身症状 , 比如畏寒、发热、食欲减退、精神差、听力减退、耳朵流脓等 , 鼓膜穿孔并流脓 , 可能伴随着乳突炎 。
- 最新研究发现:孩子聪不聪明,看他的“手”就知道,不用等到长大
- 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只因母亲的一句口头禅,很多家长都喜欢说
- 如何敲响孩子的“生物钟”?睡前有三件事不能做,好习惯要靠引导
- 孩子一过生日就送洋娃娃?太落伍了,0-6岁玩具购买攻略请收下
- 方便面汉堡,不算真正的垃圾食品,垃圾食品榜首,很多孩子都在吃
- 1岁多的孩子太难带了?学会2个“小心机”,宝妈轻松又省心
- 在儿童教育方面,孩子应该以玩为主还是学习为主呢?()
- 想要孩子长大更有出息,这件事就让爸爸参与进来,宝妈要懂得放手
- 聪明的孩子都有这4个特征,小时候就表现出来了,父母偷着乐吧
- 《糖球》:给孩子一块糖不如给孩子一本好书,让孩子打开一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