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心理学:习惯讨好的你,背后很可能有一个“自恋的妈妈”
文/学乃身之宝
心理学家米基·法恩曾说:“讨好型人格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童年创伤:我们在原生家庭中没有得到过父母'无条件的爱' 。”
这说明,习惯讨好的人,在父母那里得到更多的是“有条件的爱” 。
他们想要得到父母的爱、关注和关心,必须要满足父母的需求,达到父母的要求,比如,你要学习好,你要懂事,你要乖巧,你要听话,等等,总之就是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做事才行,否则就会被父母大肆地否定、批判,甚至是打骂 。
因为孩子天然和妈妈亲近,更在乎妈妈的感受,所以那些喜欢讨好别人的人,很可能和妈妈有条件的爱相关 。
那么,什么样的妈妈容易“造就”讨好型的人呢?
答案是,自恋型妈妈 。
今天的文章,我们就来说说 。
文章图片
1.自恋型妈妈,容易控制孩子
《母爱的羁绊》一书中在介绍自恋母亲和孩子的互动关系中呈现的方式时说过,自恋妈妈缺少同情心,不愿了解或认同他人的感觉和需要 。她们对女儿说的任何事情都会立即重述一遍遍,指出讲这件事的“正确”方式 。
就像电影《黑天鹅》里的妈妈,她对女儿的爱看似无微不至,但却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她要好好跳舞,完成她自己的梦想,她经常在女儿面前强调一句话“我因为生下你而结束了舞台生涯的”,而且,她经常无视女儿的感受和需求,只要女儿表现出自己的“意志”,她就会生气,比如,妈妈得知女儿这次拿到了跳女主角的机会,买了蛋糕庆祝,但是,当女儿表示不想吃,没胃口时,她就用倒掉来“威胁”女儿,最后女儿只好勉强自己吃下,以让妈妈开心 。
影片中的女儿就是典型的“乖乖女”,而妈妈就是一个自恋的妈妈,缺乏同理心,一直把女儿当作婴儿一样照顾和控制,这就导致了女儿习惯看妈妈脸色活着 。
其实,影片中的妈妈使用的是自恋型妈妈养育的核心方式,即通过控制孩子来弥补自己缺失的价值感 。
可见,自恋的妈妈很容易抚育出听话、顺从,不敢表达自己想法的孩子 。
文章图片
2.自恋型妈妈,容易让孩子形成假自我
真自我和假自我,是精神分析理论中常见的一对概念 。
真自我的人,自我是围绕着自己的感觉而构建;假自我的人,自我围绕着别人的感觉而构建 。
自恋型妈妈的养育方式容易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不好的,是没有价值的,是不值得被爱的,所以孩子会形成虚假的自我 。
电影《黑天鹅》中虽然没有详细介绍妈妈抚育女儿的过程,但从成人后她们母女的相处状态,我们可以推断出,在女儿小时候,这位妈妈很可能给女儿的是一种有条件的爱 。
其实,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孩子,当从小接受的都是有条件的爱时,就会为了生存形成顺从父母(主要是妈妈)需要的模式,而这会导致孩子低价值感,且逐渐无法区分真挚的感情和取悦他人,经常因为太害怕别人认为自己不好,试图去讨好他人 。
《因为我是女性》一书曾指出:“拥有假自体的孩子内心思想本质是自己觉得自己不好,并且常常把这种感觉投射到外界,认为是外界的人觉得自己不好,对此诚惶诚恐 。”
另外,自恋型妈妈还会“造就”出追求完美的孩子,他们对自己苛责,极力想通过让自己变得优秀来得到他人的认可,但他们即便最后取得了在他人看来很优秀的成绩后,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他们担心下一次自己做不好,别人就不喜欢自己了,于是身心俱疲,情感匮乏 。
- 困难|心理学家一针见血:母亲对孩子将来影响最深,这4种妈妈能成就娃
- 干预|孩子总是“坐不住”,这事多半怪家长,若有这3种习惯快改一改
- 宝宝冬季嘴唇干裂习惯涂抹唇膏?宝妈千万别再这么做!
- 甜食|孩子出现“蛀牙”,并不仅仅是甜食糖果造成,还有这些习惯要注意
- 阅读|为什么说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是最划算的投资这个答案很惊艳
- 孩子|妈妈喂奶玩手机,被指影响宝宝正常发育,这种坏习惯你还在做吗?
- 小勺|孩子上幼儿园时,养成这4个好习惯很重要,以后会很“吃香”
- 这些“毁脸”的不良生活习惯,你家孩子占几条?
- 饮食习惯|初中生“停止长高”的几种暗号,中了2条以上,基本等于“定型”
- 新生儿|孕妈有3个饮食习惯,赶紧改掉,小心新生儿黄疸找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