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向东:绿色革命,叩开人类与作物共同追求的未来之门


傅向东:绿色革命,叩开人类与作物共同追求的未来之门

文章插图
新浪财经讯主题为“和而不同 , 思想无界”的 CC讲坛第49期演讲于2022年7月23日在北京以线上直播方式举行 。来自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傅向东出席 , 并以《绿色革命 , 叩开人类与作物共同追求的未来之门》为题发表演讲 。
以下为演讲全文:
今天非常高兴和大家分享一下绿色革命的故事 。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触动了无数人的味蕾 , 也展现了我们中华饮食文化的变迁 , 那么今天餐桌上的美食是怎么样形成的呢?
其实我们大家所熟悉的农作物都是由各种野草驯化而来的 。小米的祖先是狗尾草 , 而水稻的祖先是野生稻 , 它们的形态与我们现在的高产品种差异非常大 。
大约距今一万年前 , 我们先人们已经开始种植和食用水稻、小米了 , 因为小米的耐旱性很好 , 很多靠天吃饭的地方都能够种植 , 所以对于水利设施不太健全的古代来说 , 小米一直是我们餐桌上的主角 。到了唐朝从西亚传入中国的小麦 , 因为它的产量高 , 开始大面积种植 , 小米也渐渐让出了老大的位置 , 小麦成了我们的第一主食 。
到了宋代 , 由于从越南引进占城稻 , 因为高产 , 所以在江南大面积种植 , 所以这个时候水稻成了我们中国的第一大粮食 , 也促成了我们“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形成 。
要想庄家长得好、产量高 , 就得多施肥 , 这是我们千百年劳动人民的一个生产经验的总结 , 所以就有一句谚语“庄家一枝花 , 全靠肥当家” 。
水稻 , 我们大家熟悉的农作物 , 非常喜欢肥 , 但施肥以后 , 植物长得很壮 , 也长得很高大 , 它的穗子也大 , 产量也就高 , 但是自然界里存在的天然氮肥非常少 , 这个时候 , 氮成了农作物产量提高的最重要的限制因素 。
1905年 , 德国的化学家弗里茨?哈姆 , 设计了用氮气合成氨的技术 , 推动了化学肥料的蓬勃发展 , 也大大提高了粮食物的产量 。
在没有使用化肥之前 , 农民喜欢培育和种植高杆的农作物 , 因为高杆的植物长得高大 , 长势好 , 穗子大 , 产量也就高 , 这是为什么古代人都喜欢培育比较高大的植物的原因 , 这是一个优点 , 但是自从化肥普及以后 , 高杆植物的优点变成了缺点 , 因为施肥多 , 高杆品种容易倒伏 , 导致了产量减少 , 这个时候倒伏成为限制农作物产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 , 美国的一个育种学家诺曼?布劳格 , 他利用日本的一个天然的小麦农家品种 , 育成了耐高肥抗倒伏的小麦新品种 , 提高了小麦的产量 。
差不多同时期 , 水稻的育种家利用了中国的一个矮杆的资源品种 , 也培育出了耐高肥抗倒伏的水稻新品种 。
正因为矮杆品种的大面积推广 , 使得全世界水稻和小麦的产量翻了一番 , 解决了当时因人口膨胀带来的粮食危机 , 这一历史性的成就 , 就被大家称为“绿色革命” , 因为诺曼?布劳格的卓越贡献 , 他被称为“绿色革命之父” , 也因此获得了1970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