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哭不抱,不哭才抱”有效吗?看看创始人的儿女,结局令人唏嘘

“文/萌主妈咪育儿经(原创 , 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相信每位宝妈都经历过孩子哭闹的崩溃 , 尤其是刚出生的宝宝 , 不会说话不会行动 , 稍微不对就哭上2个小时 。 无论妈妈怎么安抚 , 孩子还是哭个不停 。
每当孩子哭闹的时候 , 白天家人会帮忙安抚 , 晚上孩子哭的声音大了 , 宝妈就会遭埋怨 , “连个孩子都哄不好” 。 妈妈也很委屈 , 那么到底该怎么哄孩子呢?
“娃哭不抱,不哭才抱”有效吗?看看创始人的儿女,结局令人唏嘘
文章图片
孩子哭个不停怎么办?美国心理学家提出“娃哭不抱” , 结局令人唏嘘
针对“孩子哭”的现象 , 不少科学家曾尝试过探究 , 试图找出孩子哭闹的真正原因和解决方式 , 但收获甚微 。
上世纪 , 美国有一位叫约翰华生的心理学家 , 他创立了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 原本一生功成名就的他 , 却败在了一个理论——“娃哭不抱 , 不哭才抱” 。
“娃哭不抱,不哭才抱”有效吗?看看创始人的儿女,结局令人唏嘘
文章图片
叫作
他还将这一理论实施在自己的一双儿女身上 , 两个孩子的结局令人唏嘘:
大儿子因为忍受不了父亲的冷漠教育 , 多次自杀被人救了下来 , 30岁那年还是离开了人世 。
二女儿也多次尝试自杀 , 精神状态一直不佳 , 华生的外孙女这样描述妈妈 , 她经常易怒、酗酒自杀 , 有时候还沉默不说话 。
“娃哭不抱,不哭才抱”有效吗?看看创始人的儿女,结局令人唏嘘
文章图片
其实 , 约翰华生的儿女结局就证实了“娃哭不抱 , 不哭才抱”这一说法是错误的 , 他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观点是因为自己的原生家庭不幸 。
在约翰华生小时候 , 母子俩被脾气暴躁的父亲抛弃 , 遭受了身边人的无数冷眼和嘲讽 。 所以 , 他将童年的不幸融入到研究理论中 , 才提出了这一“冷漠”的育儿方式 。
当年 , 约翰华生提出这个观点的时候 , 很过美国父母都在效仿 , 结果孩子轻则睡眠障碍 , 重则精神问题 , 剥夺了一代孩子的心理健康 , 后来被摒弃了 。
“娃哭不抱,不哭才抱”有效吗?看看创始人的儿女,结局令人唏嘘
文章图片
孩子哭了该怎么办呢?不同年龄段的孩子 , 父母采取的方式不同
看过了约翰华生的“哭声免疫法” , 不少家长肯定都会反思自己 , 同时也存有疑惑 , 孩子哭了到底该怎么办呢?
1)新生儿-5月龄
刚出生的孩子对外界环境产生不安很正常 , 这个时候爸爸妈妈不要吝惜怀抱 , 多抱抱孩子能够安抚孩子情绪 , 培养孩子的安全感 。
同时 , 5个月的孩子还不会语言表达 , 哭闹严重可能是饿了、尿了、身上不舒服了 , 妈妈一定要仔细检查 , 找到孩子哭闹的真正原因才是“止哭”的关键 。
“娃哭不抱,不哭才抱”有效吗?看看创始人的儿女,结局令人唏嘘
文章图片
2)6-12月龄
婴幼儿的学习能力很强 , 6个月的宝宝已经可以听懂自己的名字 , 也能简单的听懂大人的对话 。 这时的哭闹主要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有意识的哭 , 可能觉得自己被忽视了 , 想要吸引大人的注意 , 得到妈妈的抱抱 。 比如看到妈妈抱别的孩子 , 妈妈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 。
第二种是性格发展 , 这个月龄的宝宝刚好处在性格发育阶段 , 脾气暴躁易怒的孩子容易因为不起眼的一点小事哭闹不停 。
3)1岁以后
1岁以后的孩子语言能力逐渐增强 , 能够跟父母进行简单的语言沟通 , 这个时候的哭是理性的 。
正确的方式是安抚孩子的情绪 , 询问哭的理由 , 帮助孩子疏导心理郁结 , 健康快乐的成长 。 比如 , 孩子跟同学吵架哭了 , 父母要告诉孩子哪里错了 , 如何道歉挽救友谊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