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医生来了!”,恐吓式育儿不可取

家庭训练日记
奶奶说米生虫了 , 我跟姐姐在挑虫 , 看着我俩一边挑一边说虫 , 哲哲凑到跟前说看看 。
“大象医生来了!”,恐吓式育儿不可取】给他读绘本《看牙医》 , 一会他想吃糖 , 我说:“不可以吃糖 , 吃糖长虫牙” 。 他噘着嘴不高兴 , 我说:“你如果吃糖 , 妈妈就把大象医生叫过来” 。 我又说:“大象医生 , 哲哲要吃糖 , 快来给他打针” 。 他攥着小拳头打我两下 。 我说:“你不吃糖 , 妈妈就不要大象医生来打针了” 。 他点了点头 。
“大象医生来了!”,恐吓式育儿不可取
文章图片
我在别的屋 , 听到他喊:“卖饮料了” 。 我出来一看 , 他把箱里的饮料全部拿出来 , 摆在茶几上 , 这孩子太能折腾了 。
大赛爸爸说
在妈妈和姐姐找米里的虫虫时 , 孩子凑过来要看 , 说明孩子很感兴趣 , 看出孩子对未知事物存在很强的好奇心 。
孩子想吃糖 , 妈妈不同意 , 搬出绘本中的大象医生来吓唬孩子 , 最后孩子改变了吃糖的想法了 。 虽然现在的目的达到了 , 但是这种恐吓式的教育真的不好 , 不但把医生“妖魔化”了 , 而且会使孩子对医生产生恐惧心理 , 正如早期教育专家周令瑜所说:“用恐吓式的方法育儿 , 会让孩子感到不安 , 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伤害 , 不敢相信别人 , 对他今后的人际交往可能造成障碍” 。
“大象医生来了!”,恐吓式育儿不可取
文章图片
游戏在孩子成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也会使干预训练更有趣更有效 。 像孩子自发的卖饮料就是角色扮演的小游戏 , 它不但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 还可以促进孩子社交能力的发展 。
我们建议:
1.多给孩子参与的机会在拣虫时 , 妈妈可以让孩子参与进来 , 可以增强孩子对事物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 , 提高孩子的精细动作能力;在共同参与中 , 还可以增加亲子间的亲密度 , 增强孩子的家庭责任感 。
2.拒绝恐吓式教育以孩子想吃糖为例 , 从绘本出发 , 来让孩子懂得“糖对牙齿的伤害” , 比如《小鳄鱼的糖果牙齿》 , 让他知道“糖对牙齿的伤害”;和孩子约定 , 比如一星期可以吃一块糖 , 吃后要立即刷牙;参观牙科诊所 , 听医生讲吃糖对牙齿的伤害 。
3.加入孩子的游戏以孩子卖饮料为例 , 家长扮演顾客 , 来和孩子进行对话 , 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交易中 , 引导孩子来认识钱币和数量;还可以找茬“物品摆放不整齐” , 让孩子学习整理……加入游戏 , 植入干预训练 , 在玩中学 。
“大象医生来了!”,恐吓式育儿不可取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