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创业团队 小米创业团队的特点

谷仓学院新著《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现已面世,作为小米生态链负责人,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刘德对这三年有何感想,请看他为本书撰写的推荐序 。
匆匆六年,白驹过隙 。转眼,小米成立6年,这也是我加入小米的第六年 。
这6年,我们一直在奔跑 。用了4年的时间,我们把小米从零做到近千亿营收,估值450亿美元 。用了3年时间,我们又跑出一个小米生态链 。
因缘际会,2010年,我正式加入小米,并成为小米的合伙人 。此前,一直身处设计领域,我并不知道雷军是谁,更不知道未来小米会长成什么样 。我创办了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任教期间创立了一家在工业设计界还算有名的公司 。当小米的联合创始人洪峰找到我的时候,是我在美国读书中间回国的空隙 。我想,应该还是我“喜欢上场打仗”的性格,促使我最终决定加入小米,跟另外6位合伙人一起奔跑 。
加入小米后,我的分工是“工业设计+X” 。这个“X”分别是供应链、银行关系、生态链 。看起来,除了工业设计是我的专业所长,其他的对我来说,几乎就是陌生的领域 。在小米创业初期,没有供应商愿意相信小米能成功 。我们被拒绝了无数次,几近绝望 。供应链的问题,对于我和小米,都是从零开始 。但我们愣是“跑”下来了 。生态链也一样 。尽管业界一直有“打造生态”的声音,但谁也不知道符合自己的生态究竟什么样、究竟怎么做才是最好的 。3年下来,小米生态链已经投资了77家企业,30家企业发布了二百多款产品,已经有16家年收入超过1亿,3家年收入超过10亿,还有4家独角兽公司 。
这些成果都源自我们不停歇的,拿下一场又一场的战役 。加入小米这6年以来,我只休过一次年假,是带孩子去迪斯尼 。其实,这也是在小米工作的其他小伙伴们工作状态的写照 。
这样的奔跑速度,让我时常想起《阿甘正传》,那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电影,在这部电影里,阿甘始终在奔跑,奔跑中他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风景,通过奔跑他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梦想 。他在奔跑中,心无杂念、不计较得失,将个人的潜能发挥到极限,这正是我们每个创业者需要学习的精神 。
【小米创业团队 小米创业团队的特点】 展开全文
这6年,我们就像阿甘一样,将每个人的潜能发挥到极致,在一些不太擅长的领域,我们也力争把它做到最好 。这是创业需要的精神 。这个时代被互联网技术和资本裹挟着,飞快地向前迭代着 。创业不需要瞻前顾后,权衡各种利益关系,制定所谓的三年、五年战略,只需要向着目标一路狂奔 。
出乎意料疯长的小米生态链
2013年年中,雷总意识到IoT的风口不远了,让我组建一支队伍做投资,在市场上抢好的创业团队,用小米的价值观孵化一批企业 。
在接到雷总做生态链的这个任务时,我感觉这是我的又一次创业,又一次要从零开始 。我们并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的局面,只是找出了一些简单的思路和方法,从小米公司拉出来十几个工程师,开始了100亿投资的布局 。

小米创业团队 小米创业团队的特点

文章插图
如前所述,三年下来,小米生态链成绩斐然,这其实已经出乎我们的意料 。记得当时投华米的时候,我们跟当地政府谈希望第一年能做到1亿,第二年做到3亿,第三年做到10亿 。当地政府和华米的团队都不太相信 。结果在小米手环上市的第二年,华米就真的做到了销售额超过10亿 。
再比如,我们投资紫米做移动电源,大家都觉得移动电源没有什么前途,没有想象空间,这个产品太low(不上档次) 。可是,紫米用一款产品改写了移动电源的行业格局,然后一心一意扩大规模 。当一家做移动电源的企业流水超过20亿元的时候,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 。紫米现在是电池行业的“专家”,占全球电芯采购业务的七分之一,它可以拿到最好的电芯价格,甚至有的企业买小米移动电源回去拆开,用里面的电芯制造自己的产品,这样都比他自己去采购电芯便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