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解梦 科举考试中( 二 )


古人曾根据所处时代的风尚,将福的重要内容概括为五个方面,称五福 。不同时代,五福所指又略有不同 。《尚书·洪范》所说五福为:“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汉朝桓谭《新论》则说:“寿、富、贵、安乐、子孙众多 。”后世又有“福、禄、寿、财、喜”的说法 。五福只是人生追求的大目标,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福要丰富得多 。
福有很多的含义,人们创造的福神也就有了多种多样的神职 。福神由此而获得了兼容众多吉祥神神职的功能,但同时也就失去了鲜明的特征,其形象与功能变得模糊不清,以至于人们在祈求某一具体的好运时,往往要供祀专司某职的吉祥神,福神只是在人们祈求的目标比较空泛的时候,才成为人们供祀的对象 。每逢新年伊始 。正是祈求来年万事如意的时候,人人要在门上贴福字,福虽是文字符号,却是人们心目中福神的象征,包含人们对福神赐福、
降临福运的祈求 。福字往往要倒着贴,取其谐音“福到了”,潜含福神临门的意思 。
福神与许多神灵一样,也经历了由自然神灵到人物神灵的演化历程 。最初的福神为星辰,称“福星” 。福星即木星,也叫岁星,可以说人们是把木星当作了赐福的福神 。福神人格化后,又附会上了多种说法 。
禄星
禄星是掌管文运利禄的神灵 。古代封建社会以科举取士 。士人一旦通过科举考试,便可以做官发财 。禄,即官吏的俸禄 。高官厚禄是士人一心向往的,于是便产生了禄神崇拜 。由于古代的科举考试主要是做文章,禄神崇拜便也包含对文运的祈求,所以禄神又不仅仅是士人的主宰神,也是一般崇拜文化、崇拜文才的百姓所喜爱的吉祥神,或可称文神 。
禄神原是星神,称“文昌”、“文曲星”、“禄星” 。在北斗星之上有六颗星,合起来称为文昌宫 。其中的第六颗星即是人们崇拜的禄星 。《史记·天官书》说:“曰文昌宫:一曰是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禄 。”司禄,即职司功名利禄的禄星 。隋唐科举制度产生之后,禄星遂成为士人命运的主宰神,天下士人莫不对之顶礼膜拜 。
禄星后由星神演化为人神 。最有影响的禄神人神是在宋朝附会上的梓潼神张亚子,称“文昌帝君” 。
梓潼神张亚子本为地方神,是由历史人物演化而成的神灵 。张亚子本是蜀人张育与亚子两位人物合并而成的神灵 。东晋宁康二年(374年),蜀人张育自称蜀王,起义抗击前秦符坚,英勇战死 。蜀人在梓潼郡七曲山建张育祠,尊奉他为雷泽龙神 。当时,梓潼七曲山另有梓
潼神亚子祠 。后人遂将两祠神名合称张亚子,张亚子便成为梓潼神 。民间又逐渐形成了有关张亚子的传说,这些传说是在蜀人张育事迹的基础上演绎而成的 。
传说,张亚子,又名张垩子,或张恶子 。《华阳国志》记载梓潼县有一座庙叫“善板祠”,所供之神即为张亚子 。《太平寰宇记》又记有张亚子显灵的神异故事 。张亚子曾经在长安见到姚苌,张亚子对他说:“动后九年,君当入蜀,若至梓潼七曲山,幸当见寻” 。《十六国春秋辑补·后秦录》则补充说,姚苌在前秦建元二年果然来到梓潼七曲山,见到一神人 。神人说:“君早还秦,秦无主,其在君乎?”姚苌请问那神人的姓名,神人说他叫张恶子,说罢就不见了 。姚苌回到秦地后果然称帝,于是就在秦地立张相公庙来祭祀张亚子 。
唐安史之乱时,张亚子名声大噪 。唐玄宗逃到蜀地,途经七曲山,举行隆重祭祀,追封张亚子为左丞相 。据说,唐玄宗宿七曲山,曾梦见张亚子显灵,说玄宗不久将做太上皇 。现七曲山尚有唐玄宗“应梦仙台”遗迹 。唐广明二年(881年),僖宗避黄巢起义到蜀地,经过七曲山,也亲自祭祀梓潼神,追封张亚子为济顺王,并将自己的佩剑解下来赠给神 。由于唐朝帝王的推崇,张亚子的影响迅速扩大,逐渐由地方神演变为全国性的大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