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懈解梦的信息( 四 )


想到,梦应该可以将它利用来作为由某种病态意念追溯至昔日忆间的桥梁 。而第二步就演变
成,将梦本身当作一种症状,而利用梦的解释来追溯梦的病源,而加以治疗 。
为了这样做,病人方面需有某些心理准备 。要再三地叮咛病人,注意自己心理上的感
受,而尽量减少心理上习惯地对这些感受所曾引起的批判,为了能达到这目的,最好能使病
人轻松地休息于榻上,闭上双眼〔6〕,而严格地遵守决不容许任何心内所浮现出来的批
判,来抹煞一丝一毫的感受,并且使他了解,精神分析之成功与否,将取决于他本身之能否
将所有涌上心头的感受,完全托盘说出,而不因为自己觉得那是不重要、毫不相干、甚或愚
蠢的,而不说出 。他必须对自己的各种意念,保持绝对公平,毫无偏倚 。因为一旦他的梦、
强迫意念或其他病状,无法理想地被解决时,那就是因为他仍容许本身的批判阻滞了它的道
白 。
我曾注意到,在我的精神分析工作中,一个人在“反省”时的心里状态与他自己观察自
己的心理运作过程,是完全不同的 。“反省”通常较专心作“自我观察”,所需的精神活动
较大,当一个人在反省时,往往愁眉深锁、神色凝重,而当他作自我观察时,却往往仍保持
那份悠闲飘逸 。这两种情形,均须个人集中注意〔7〕,然而一个正在反省的人,却须利用
他的批判能力,用来拒斥某些一旦浮现到意识境界曾使他感到不虞意念,以阻止它继续在其
心理中进行,而其他有些观念,甚至在未达到意识境界,仍未为他本身所察觉前即已杜绝 。
但是,“自我观察”却只有一个工作——抑制本身的批判力 。而如果他能成功地做到这点,
那将有无数的意念想法,能丝毫不漏地,浮现到意识里 。而借着这些,本不为自我观察者所
觉察的资料,我们就可能对这些精神病态意念作一解释,同样地,梦的形成也可由此作一合
理的解释 。可以看出来的,这样产生的精神状态,就精神能量(流动注意力)的分布而言,
颇似人们入睡前的状态 。以及催眠状态在入睡前,由于某种批判能力的松懈,使得不希望的
意念,涌上心头,而影响了我们意念的变化 。由于这种松懈,我们均习惯地称之为“疲
乏”,而这涌现的不希望的意念,往往变化为视觉或听觉上的幻象〔8〕 。但在梦或病态意
念的分析时,这些变化为幻象活动的,均被故意地或熟练地废弃,而将这些精神能量(或只
是部分地)予以保留,用来专注于追溯这浮现到意识的不希望的意念,究竟来自何种意念 。
(在入睡前,这种意念已转为幻象,而在自我观察中,则仍以“意念”存在 。因此不希望的
意念可由此而蜕变成某种希望的意念 。)
然而大多数人均发现对“自由浮现的意念”,要采取这种态度,仍有相当困难,这种
“批判”的扬弃,实在很难做到 。不合希望的意念,往往很自然地会引起强大的阻力,而使
这意念无法浮现到意识层 。然而,如果参照我们伟大的诗人席勒所说的话,我们就会发现文
学的基本创作也正需此种类似的功夫 。在他与哥尔纳的通信中(感谢OttoRank的整理,才
有这份信件的发现),席勒对一位抱怨着自己缺乏创作力的朋友,作如下的回答:“就我看
来,你之所以会有这种抱怨,完全归咎于你的理智加在你的想象力之上的限制,这儿我将提
出一份观察,并举一譬喻来说明 。如果理智对那已经涌入大门的意念,仍要作太严格的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