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逾40家A股公司退市 明年会怎样?( 二 )


另一方面 , 法律的威慑也使得企业财务造假更加困难 。“现在(想)财务造假越来越难了 , 一方面审计机构不配合 , 甚至自己内部的财务人员也不配合 , 谁会愿意把自己的身家全部压在公司身上 , 是吧?”董登新说道 。
“不能通过财务粉饰来规避退市 , 避无可避 , 那就只有退市一条路了 。”董登新认为 , 这是今年因为财务问题退市公司数量大增的主要原因 。

2022年逾40家A股公司退市 明年会怎样?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摄图网-401696359
“(请求)判令撤销深交所作出的《关于不同意德澳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复牌申请的决定》” 。
因为不愿退市 , 德奥退今年甚至寻求司法途径 , 向法院提出上述诉求 。
强大的不甘之下 , 不只是交易所 , 审计机构也被一些退市公司当成了对立面 。
今年近八成退市公司是“财务类”退市 。这些公司的命运往往受审计机构左右 , 机构的“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或可生杀予夺 。
加之近年来监管持续压实会计师事务所“看门人”责任的背景 , 一些“壳”上市公司与年审机构的矛盾与分歧趋于公开化 。
今年5月 , 天首退(000611.SZ)便在《关于第九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决议的补充公告》中公开“硬刚”审计公司 。天首退在公告中表示 , 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存在不客观、不尽职情形 , 董事会不认可内部控制的否定意见、不认可营收的扣除意见 。
7月11日 , 采访人员以投资者身份询问新光退(002147.SZ)证券部人士 , 被告知:“财报被出具保留意见后 , 我们心里也有一些不认可的地方 , 也向深交所申诉过了 , 但最终深交所给出的决定还是退市 。”
对于部分“壳”公司将矛头指向审计机构 , 外界自然有不同看法 。
“退市规则啥时候也没有只要财报(被出具)‘非标’意见就要退市的 。‘非标’只是结果 , 而不是原因 , 绝大多数公司退市 , 实际都是因为已经丧失了持续经营能力 , 沦为了‘壳公司’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向采访人员称 。
以被出具“非标”报告的新光退为例 , 其前身为机械制造公司方圆支承 , 2016年被浙江女富豪周晓光控制的新光集团“借壳”上市 。2018年~2020年 , 公司连续亏损 , 累计亏损额达85.54亿元 。2020年末时 , 公司净资产已经亏成了负数 。2021年 , 新光退业绩虽扭亏为盈 , 但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依然是亏损12.23亿元 。
“没有哪个公司是突然退市的 , 都是经历过挺长的时间 , 暴露出各种问题 。”王骥跃表示 。从今年退市的40多家公司来看 , 除合并退市公司外 , 其余的或多或少都有各种问题 , 且很多公司已是积重难返 , 落到退市的境地难说冤枉 。
财务类强制退市情形中 , 审计机构正在成为退市事件博弈的中心 。一些不愿落入退市境地的高风险公司 , 通过改聘新的年报审计机构来“去除”非标意见的情况正在不断出现 。
7月1日 , 知名财税审计专家刘志耕通过微信向《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表示 , 通过改聘年报审计机构来“去除”非标意见行为增加 , 是“新证券法”实施后对上市公司法律责任风险加剧的一种反映 , 其中不少案例 , 并不是一种正常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