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美国父母差异,其实就是工业化社会父母和移民的工业社会父母的碰撞( 二 )


中国和美国父母差异,其实就是工业化社会父母和移民的工业社会父母的碰撞
文章图片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就是中国进入进行工业化的过程非常短 。 尤其是进入现代的市场经济的工业化的时间更短 , 也就是近三四十年的事情 。 所以农业社会的痕迹和遗存远远大于美国 。 还以农业化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看待和子女的关系 。 而美国早就是一个成熟的工业化社会 。
中国和美国父母差异,其实就是工业化社会父母和移民的工业社会父母的碰撞】农业社会因为社会生产等因素 , 生产和生活都依赖家庭甚至家族 , 所以家庭关系联系得比较紧密 。 因为一个人的生老病死都是由帮助下实现 。 而工业社会一个人的生老病死很大比例都是由社会完成 。 所以和中国比 , 美国的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没有中国的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没有中国那么紧密 。
中国和美国父母差异,其实就是工业化社会父母和移民的工业社会父母的碰撞
文章图片
中国美国父母和子女关系的差异
具体而言 , 我做一个不成熟的归纳 。 中国的父母绝大多数这样看自己的孩子:我的孩子首先是我的孩子 , 其次是一个人 。 而美国的父母绝大多数这样看自己的孩子:我的孩子首先是一个人 , 其次是我的孩子 。 当然美国和中国子女看待父母也大致是这样 。
中国人认为 , 我的孩子是和我一体的 , 我的生活中要有他 , 他的生活中要有我 , 我们彼此是相互融合的 。 在这个基础上 , 他才有自己的生活 。 美国人认为 , 我的孩子他应该有他的生活 , 我也应该有我的生活 。 在这个基础上 , 我们再考虑和睦融洽相处的问题 。
中国和美国父母差异,其实就是工业化社会父母和移民的工业社会父母的碰撞
文章图片
这个道理可以解释一个现象 。 很多中国人认为美国人非常善良 。 欧美人愿意收养中国福利院里面的残疾儿童的比例远远大于中国人 。 当然 , 这种情怀肯定值得鼓励和夸奖 。 但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于一些美国人认为孩子是孩子 , 我是我 。 我养孩子是我的生活的一部分 , 我的孩子将来有他自己的生活 。 而对于中国人来说 , 孩子一旦进入到我的家庭 , 我和孩子就要融为一体 , 我们要共同生活共同面对生老病死 。 一个残疾儿童共同面对生老病死的难度远远大于一个健康的孩子 , 所以不愿意收养 。
因此 , 中国的家庭很多人对孩子是掏心掏肺的感觉 , 但是美国的父母这方面远远低于中国的父母 。 说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 。 中国的孩子年满十八岁我从来没有听说过 , 父母有能力抚养而让孩子独立 。 但是在美国 , 一些孩子要是父母不喜欢 , 十八岁的生日大礼就是就是被逐出家门 , 这个不常见 , 但是绝不罕见 。
中国和美国父母差异,其实就是工业化社会父母和移民的工业社会父母的碰撞
文章图片
对于中国家庭来说 , 我的孩子很糟糕 , 但是也是我的孩子 , 父母只有想尽一切办法都没有效果的时候才会放弃 。 但是对于美国父母来说 , 要是讨厌自己的孩子 , 只要我没有法律责任 , 我赶孩子出家门 。 因为我需要有我的生活 , 我的孩子可以有他的生活 。 他的生死存亡是他自己的问题 。
在学习过程中 , 也是这个道理 。 很多中国家长逼自己的孩子进步 , 哪怕孩子已经很抗拒 , 因为生怕自己的孩子被社会淘汰 。 我认为 , 很大程度 , 这是农业社会的一种遗存 。 这类似古代中状元以后可以光耀门楣 。
中国和美国父母差异,其实就是工业化社会父母和移民的工业社会父母的碰撞
文章图片
南方一些宗族势力比较强大 , 每年高考都要开祠堂 , 举办盛大仪式 。 如果忽略一些现代元素和古代中考上举人或者进士其实差不多 。 为什么逼孩子学生 , 因为这不是一个人的荣耀 , 这还是家庭的荣耀甚至是家族的荣耀 。 相比较而言 , 东北这方面就差很多 , 因为东北也是移民地区 , 城市化比较早 , 这方面和美国多多少少有点类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