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渝民夫妇被骗775万,揭开险企内控漏洞!营销员诈骗何时休?

保险营销员是保险业行走的“名片”,代表着行业的形象与声誉 。近年来,随着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消费者保障意识的提升,保险营销员这一职业也愈发受到社会认可 。
不过,受行业准入门槛较低、保险经营主体等对营销员队伍缺乏严格管理等因素影响,频现一些不法分子“趁虚而入”,借助职业便利通过欺诈或误导消费者,侵占投保人保费、保险金的乱象 。
8月1日,中国台湾明星周渝民夫妇就因遭保险经纪人诈骗775万元保费而登上新闻热搜,引起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同时也引发行业深思,未来如何避免类似的欺诈案例频繁发生?
【周渝民夫妇被骗775万,揭开险企内控漏洞!营销员诈骗何时休?】

周渝民夫妇被骗775万,揭开险企内控漏洞!营销员诈骗何时休?

文章插图
据微博上曝出的相关信息显示,明星周渝民和妻子喻虹渊被骗源起于1张6年期的高额储蓄险 。
2018年,喻虹渊向身为保险经纪人的闺蜜冯某购买了一份6年期的储蓄险,该保单以周渝民作为投保人与被保人,每期保费达684万新台币(约合人民币153万元) 。
在最开始签约时,保费缴纳方式设定为账户自动扣款,但到2019年周渝民夫妇要缴第2期保费前,冯某开始诓骗喻虹渊,谎称巨额转账缴款可能会引起税务机关查税,也可能会被监管机构误认为“洗钱”,建议喻虹渊让冯某代为缴费,并以现金方式支付 。
后续,喻虹渊听信了冯某的诱导,自2019年5月至2021年9月,冯某陆续骗取了喻虹渊所买保险的2、3、4期保费 。尤其是2020年8月,冯某谎称要预缴第5、6期保费,期满可获得优惠折扣347万新台币(约合人民币82万元),又从喻虹渊手中亲自收走5、6期的保费现金 。由此,冯某先后骗取周渝民夫妇775万元保费 。
然而,冯某连续行骗后,周渝民夫妇并未及时察觉,直至2021年,喻虹渊接到保险公司接二连三的催款通知后,才得知自己实际已欠缴5年保费 。
其实,类似周渝民夫妇遭遇的保险营销人员借助职务之便诈骗保费的案件,此前也时有发生 。
例如,在2009年至2012年间,就有不法分子张某、冯某某、张某(女)先后与头部寿险公司天津市分公司签订保险代理合同,三人利用职务便利,采取开具假收据、收条的方法骗取投保客户信任,侵吞投保客户续保金或退保金 。其中,张某侵吞投保客户续保金及退保金共176.32万余元;冯某某侵吞投保客户续保金27.78万余元;张某(女)侵吞投保客户续保金39.19万余元 。
另一家头部险企上海分公司的营销队伍中也曾发生过类似案件,其金牌保险营销员祝某自2007年至2012年5月期间,以虚假承诺保险缴费期限、投资收益回报率等手法,诱骗客户大额投保且提前缴纳后期保费,最终将预缴保费提前打到自己的银行卡上 。
不难看出,保险营销人员借助职务之便欺诈消费者的现象屡见不鲜,只不过作为公众人物的周渝民夫妇被骗,让更多的人关注到这一事件 。
周渝民夫妇被骗775万,揭开险企内控漏洞!营销员诈骗何时休?

文章插图
剖析上述案例频繁发生的原因,实则与保险市场销售行为不规范、险企对从业人员缺乏严格监督管理、险企业务流程不够严谨等息息相关 。
如营销员“代缴保费”这一现象,从中国内地保险市场的监管规范来看,早在2008年,原保监会就在发布《关于加强人身保险收付费环节风险管理的通知》中明确,保险机构在营业场所外通过公司员工、保险营销员以现金的形式收取保险费的,依照保险合同单次金额不得超过人民币1000元;同时,保险代理机构、保险代理业务人员以及保险营销员,不得接受投保人委托代缴保险费、代领退保金,不得接受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委托代领保险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