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作为在孩子身边陪伴孩子成长的人 , 如何教育孩子变成了这届父母们最大的难题 。
曾经许多家庭的父母看着自家孩子小的时候聪明乖巧 , 觉得长大之后不会有什么问题 。
文章图片
经常迁就溺爱孩子 , 导致孩子后来不爱听父母的话 , 打架抽烟喝酒小小年纪就样样精通 , 家长也不知道如何下手 , 成绩也是一落千丈;而有些家庭过分严格地要求孩子必须这样做那样做 , 从小就限制了孩子自我成长 , 自我探索的空间 , 长大成人后什么都不会 , 没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 , 最终顺着大众随波逐流 , 成了平庸无奇的普通人 。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父母重视起家庭教育的问题 , 也有越来越多的人 , 认为对孩子成长影响力最大的不是老师 , 不是同学 , 而是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的家长 。
李玫瑾:教育趁早 , 青春期能少说就少说
孩子的教育是一门仍需讨论的问题 , 擅长解决教育类问题的李玫瑾教授 , 在《圆桌派》上的发言 , 也为大家分享了一些 , 自己作为父母时的观点和看法 , 供家长们参考 。
文章图片
第1 , 教育从娃娃抓起
有些家长认为 , 孩子还小 , 自理能力都缺乏 , 大脑也还没发育完全 , 没有办法学什么其他的东西 。 有的认为孩子还小 , 没必要要求他过早地开始学习 , 应该多体验一下快乐的童年时光 。
但李玫瑾教授的想法却恰恰相反 , 她认为孩子学习就应当从小抓起 , 尤其是六岁之前的学习最为重要 。 在这个关键的阶段抓住了教育的契机 , 在孩子以后的成长道路上便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 那些所谓的学霸并非比常人聪明千百倍 , 他们只是比别人先学了一步 , 也更愿意投入学习 , 热爱学习 。
文章图片
六岁之前的教育就像引导一个爬山虎的成长 , 只有在最初小苗冒出头时就给他一个正确的成长方向 , 它今后的路程才不易偏离;如果任由小苗出土时自由生长 , 到时候再来纠正就已经来不及了 。
很多研究都表明 , 孩子三岁之前的性格、行为很大程度关系到未来他会成为怎样的人 , 也为他后来的变化埋下了种子 。
所以 , 父母们要把握这个关键的阶段 , 在最大程度上抓好孩子六岁之前的早期教育 。 孩子能自己带就自己带 , 亲自用心地教孩子 , 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
文章图片
第2 , 叛逆时少说一些
孩子到了青春期 , 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叛逆的表现 。 这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路程 , 有些家长们往往不知道如何应对 。
一个人在青春期会稍稍变得敏感 , 也更愿意相信自己内心的想法 , 有了更想表达自我的情绪 。 这个阶段身边的环境是最容易影响到孩子的 。
文章图片
孩子在青春期变得叛逆 , 不爱听父母唠叨 , 老和家里人唱反调 , 听不进去长辈说的道理 , 非得等自己吃亏了才知道做的不对 。 父母们换位思考一下 , 自己年轻的时候是否也更喜欢坚持自己的想法呢?
李玫瑾教授认为在孩子12岁之后 , 就已经进入到了青春期的阶段 , 对待这个时期的孩子 , 父母的话没办法像小时候那样多了 , 能少说就少说一些 , 多给孩子一些自己成长的空间 , 在必要的时候再进行干涉 。
文章图片
李玫瑾教授说:“6岁之前 , 父母的唠叨和话语都是黄金 , 十二岁之后 , 父母的话语都是垃圾 。 ”
- 科学研究表明:人有8种“智力”类型,你的孩子属于哪一种?
- 只要一句话,就足以让这孩子毁掉
- 孩子见到陌生人就哭,宝宝“认生”是变聪明的表现,家长别担心
- 有种父亲叫“北大助力者”,两个孩子同时被北京大学录取,很佩服
- 育儿心理学:别总说孩子是“笨小孩”,父母要警惕“标签效应”
- 我终于发现了我们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父母看到孩子错了就想指出来
- 孩子长高会遇一个“坑”,名叫“喝骨头汤能长个”,父母别轻易踩
- 0-3岁,作为大人,能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到底是什么
- 妈妈别再有这3种行为,你自己洋洋得意,孩子却觉得很丢脸
- 《产后调养院》:即使再有钱,在产科病房,公婆眼里依旧只有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