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咎由自取?


英特尔咎由自取?

文章插图
作者 | 丸都山
过去一周对于英特尔来说注定是难忘的 。其市值先是被AMD超越,又被多家海外投资机构给予“卖出”评级,但英特尔遭到的暴击还远不止如此 。
北京时间8月3日凌晨,AMD发布截至6月25日的第二财季业绩,非通用会计(Non-GAAP)准则下,当季营收为65.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42.5亿元),同比增长70%;净利润为17.0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5.32亿元),同比增长119% 。
这份财报让英特尔可谓颜面尽失,因为就在几天前,这家公司交出了自1999年以来最糟糕的财报:当季营收153亿美元,同比下降17%,远低于市场预计的176.6亿美元 。更要命的是,英特尔净亏损达到史无前例的5亿美元,去年同期为盈利51亿美元 。
英特尔咎由自取?

文章插图
【英特尔咎由自取?】在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上,英特尔首席执行官Pat Gelsinger承认英特尔在产品设计等领域存在执行问题,同时将问题归咎于宏观经济活动的逆风与全球PC销量下降 。
但即使是吃瓜群众中也能看出这其中的问题:宏观背景的影响又不只针对英特尔这一家公司,为什么AMD就可以实现逆势上涨?
实际上,如果Gelsigner将问题归咎于英特尔“转型阵痛”,可能还会让人好接受一些 。毕竟,如今的英特尔已经很难再用“PC芯片厂商”的这样单一标签去概括它的业务范围,从2017年确立“以数据为中心”的转型目标后,英特尔就开始竭力向PC时代的自己作别 。
截至目前,英特尔已坐拥六大事业部:数据中心与人工智能事业部(DCAI)、客户端计算事业部(CCG)、加速计算系统与图形事业部(AXG)、网络与边缘事业部(NEX)、英特尔代工服务(IFS)和Mobileye事业部 。
从财报来看,部分新兴业务部面临着严重的亏损问题,如AXG在二季度总营收为1.86亿美元,运营亏损却高达5.07亿美元,亏损额较去年同期的1.68亿美元大幅提高 。
Gelsigner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英特尔的复出战略堪比“攀登乞力马扎罗山”,但似乎英特尔想要翻越的山不止一座 。
“传奇缔造者”无力回天
“噔,噔噔噔噔”一段不足2秒的广告音频,成功在全球电子消费者的心中刻下难以磨灭的烙印,但即使拥有如此影响力,这家芯片巨头的行业地位近年来还是受到了严峻挑战:
一方面,AMD靠着Zen架构异军突起,到了Zen3时代,靠着台积电的先进制程,AMD芯片无论在功耗还是核心性能上已完全领先于英特尔的同类产品 。另一方面,高举ARM架构大旗的苹果,靠着自研M1芯片颠覆级的表现告诉世人,X86架构不是CPU的唯一选择 。
在老对手和新战场的双重压力下,英特尔也开始谋求出路,请回Pat Gelsinger,这位英特尔历史上首任CTO来执掌公司,希望重塑15年前酷睿2时代的荣光 。
这位“传奇缔造者”曾是初代产品80486处理器的设计师,在英特尔任职期间主导了14种不同的微处理器程序的开发 。作为一名技术官僚,Gelsinger在业内有着极强的号召力,在上任后便迅重新拉起了队伍 。
原英特尔第一代酷睿CPU首席架构师Glenn Hinton 在退休三年后重新归来,负责高性能CPU的设计开发;SDN 领域的传奇人物、斯坦福大学教授 Nick McKeown 加入英特尔负责边缘计算,甚至连AMD GPU的首席架构师Rohit Verma也被Gelsinger重新纳入麾下 。
班底搭建完成后,Gelsinger开启了大刀阔斧的产品线重组 。在今年2月的投资者大会上,Gelsinger向业界展现了一幅极其宏伟的蓝图 。
具体来看,DCAI(数据中心与人工智能事业部)未来将分为两条产品线:基于性能核(P-core)和能效核(E-core)的两种产品,性能核产品针对主流、复杂云和数据中心应用;能效核则针对面向云的高密度、超高能效计算进行了能效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