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准声母韵母和声调 汉语拼音怎么学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年级拼音教学目标是:“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为了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要求,现就拼音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
一、读准声母、韵母和声调
语音学习的主要途径是模仿,教学时教师要加强示范,有的时候可以略微夸张地示范发音,为学生呈现口形等变化,引导学生直接模仿,读准声母和韵母 。比如,示范e的发音时,嘴角向左右咧开,让学生明显地看到口形与发ɑ和o音的不同 。又如,教学inɡ时,可以把后鼻音nɡ尽量拉长,引导学生体会in和inɡ的不同 。

读准声母韵母和声调 汉语拼音怎么学

文章插图
指导学生学习声母和韵母,要作必要的发音方法指导,提醒学生口形、舌位等的变化 。比如,教学声母b、p、m、f,其中b、p、m是双唇音,f是唇齿音;b、m是不送气音,p是送气音 。可以让学生通过比较,区分这几个声母发音的不同:将一张薄纸放在嘴前发音,发b和m时,薄纸基本不动;发p时,薄纸有明显的颤动;发f时,上齿一定要接触下唇,声音摩擦发出 。
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突破重点 。比如,可以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在发音时手脑并用,用手势比划四个声调的调形,帮助学生读准韵母的声调 。又如,可以把学生掌握得不好的声调用略微夸张的方式读出来,针对读三声时降得不够低的情况,强化练习低音,直到发不出声,锻炼学生声带变化的技能,改变他们的发音习惯,使声带能松能紧,声调可高可低 。还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口语经验,促进正迁移,利用学生口语中相同或相似的发音帮助读好声母和韵母,同时强化指导,减少负迁移 。
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画资源,借助情境图帮助学生建立音和形的联系 。教材每一课都提供了整合的情境图,蕴含着故事情境,借助图画中的事物提示声母或韵母的音和形 。这些情境图,既可以在教学声母或韵母之前使用,将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桥梁,引导学生借助图画学会称说事物,通过观察图画发现拼音的音、形等元素,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和记忆声母和韵母;也可以在教学声母或韵母之后进一步使用,帮助学生借助图画巩固声母或韵母的音和形 。
二、学会拼读音节,丰富口语经验
拼音学习的核心任务是拼读音节 。教材中选择的音节,都是有实际意义的、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常用音节 。教学时不要只关注发音,而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音节的拼读和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建立联系,将发音与意义结合起来 。可以借助图画或实物,借助动作或情境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音节所代表的意义 。比如《d t n l》一课的音节dǎ(打)、dú(读)、tí(提)、ná(拿),可以让学生一边拼读音节一边演示动作,借助意义促进理解和记忆,建立音、形、义之间的联系 。《ɑo ou iu》一课的音节“tiào”,学生拼读出来后,可以呈现“跳远、跳高”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所拼读音节的意思,也可以让学生一边做“跳”的动作,一边拼读音节 。本网站提供了与每课音节对应事物的图片资源,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 。借助这些资源,在发展学生音节拼读能力的同时,丰富学生的口语经验 。
教材中的音节,不是以射线的方式呈现音节拼读的过程,而是直接呈现带调音节,这样编排的好处是学生在拼读时可以直接和音节多次见面,加快拼读的熟练程度,更好地发挥拼音帮助识字的作用 。教学时不要求学生直呼音节,可以让学生先从音节中拆分出声母和韵母,再进行拼读,如tiào,先引导学生发现这个音节由t、i、ào三部分组成,然后再使用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读准音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