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后的美国消费 ——疫后海外那些事儿

兴证宏观卓泓 | “躺平”后的美国消费 ——疫后海外那些事儿之一
泓观卓见
当前全球进入疫后的第三年,疫情对于经济、消费、劳动力市场等都产生了更加深远的结构性影响 。我们将在《疫后海外那些事儿》系列报告中讨论海外疫后复苏的经验,本篇报告我们将聚焦海外疫后消费的复苏 。
疫情以来,全球经济体普遍呈现商品消费快速复苏而服务消费恢复缓慢:
冲击程度:疫情对于服务消费的冲击大于商品消费;
恢复时间:商品消费往往1年内可以填坑完毕并恢复至比疫情前更高的水平,而服务消费的恢复相对来说更加缓慢;
疫后第三年,日本、韩国、欧盟、英国等服务消费都还未能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美国的服务消费也才刚刚填坑完毕 。
美国疫后消费经历了财政刺激后的快速复苏和见顶回落后的“肥尾”:
2020.4-2021.4,3轮共计约5万亿的财政刺激下,居民消费显著提速;
2021年4月以来,基数效应及刺激支票发放完毕的共同作用下,美国消费增速见顶回落;
当前情况来看,消费回落的斜率并不陡峭:一方面,超额储蓄支撑需求韧性;另一方面,通胀也支撑了名义值读数 。
美国消费结构分化:商品消费vs服务消费:
疫情冲击阶段,服务业受到冲击最严重,而商品消费领先服务业复苏;
2021年下半年以来,消费的重心从商品转向服务——商品消费同比增速已经转负,而服务消费尤其是高接触的服务消费仍有缺口 。
服务消费:虽然已“躺平”两年多,但美国服务消费复苏仍然缓慢:
高接触性服务业(例如休闲酒店、交通、娱乐等)受疫情冲击最大,且复苏缓慢,当前仍有5%以上的缺口还未补齐 。
金融、医疗、住房服务等受疫情影响较少,且恢复较快 。
美国服务贸易中的旅游、建筑等至今仍有约20%的缺口未能补齐 。
商品消费:宅经济相关商品拉动,但边际减弱:
除财政刺激作用外,疫情居家本身也催生了房地产后周期等商品消费的需求 。
“宅经济”相关消费品带动商品消费增加,持续支撑中国出口 。
往后看,美国消费还有韧性吗?
超额储蓄消耗殆尽,居民消费逆风将更加明显 。
服务消费回补有支撑,但恐难以逆转整体消费下行趋势 。
风险提示:美联储收紧程度超预期,消费脆弱性超预期 。
正文
Evidence&Analysis
全球疫后消费图景
疫情以来,全球经济体普遍呈现商品消费快速复苏而服务消费恢复缓慢 。疫情冲击下,全球消费明显砸坑,而商品和服务消费砸坑和恢复的程度有所不同 。从砸坑程度来说,疫情对于服务消费的冲击更加严重,而对于商品消费的冲击较小 。从恢复时间来看,商品消费往往一年内可以填坑完毕并恢复至比疫情前更高的水平,而服务消费的恢复相对来说更加缓慢——疫情第三年,日本、韩国、欧盟、英国等服务消费都还未能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美国的服务消费也才刚刚填坑完毕 。

“躺平”后的美国消费 ——疫后海外那些事儿

文章插图
以美国为例,疫后消费复苏进程如何?
美国疫后消费经历了财政刺激后的快速复苏和见顶回落后的“肥尾” 。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美国政府进行了3轮共计约5万亿的财政刺激,每轮都对应着美国居民消费显著提速 。2021年4月,基数效应及刺激支票发放完毕的共同作用下,美国消费增速见顶回落 。从名义增速看,消费回落的斜率并不陡峭,一方面,超额储蓄支撑需求韧性(后文详述);另一方面,通胀也支撑了名义值读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