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缺席”深圳土拍

文/乐居财经 王彦杰
8月4日,深圳第二次集中供地圆满落幕 。本轮土拍共计出让16宗土地,16宗土地建筑面积则较首轮供地增长近七成,吸引了多家国央企、地方平台公司以及部分联合体报名 。
从拿地结果来看,16宗宅地最终成交14宗,成交金额达339.32亿元,平均溢价率9.33% 。有9宗地块以最高限价成交,5宗地块进入摇号阶段 。有业内人士指出,从22城第二轮土拍的情况来看,深圳再次成为热度最高的城市 。
此次土拍,华润成为拿地王者,其共计斩获4宗地块,总价118.77亿元,获得规划建面约68.5万平米 。而最受欢迎的地块,当属宝安区新安街道A003-0434号地块,共10家企业报名参与摇号,最终由越秀竞得 。
【民企“缺席”深圳土拍】从拿地企业性质来看,本轮土拍国央企拿地忙,民企则近乎“隐身”,虽报名房企中不乏民企,但其最终也并未拿地 。本次14宗成交地块中,国央企拿地占10宗 。7月18日,广州第二轮土拍中,国央企同样是拿地主力,民企颗粒无收 。上述现象说明,流动性压力下,民企更加谨慎 。
放眼全国,克而瑞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上半年民企拿地金额占比仅有25%,且集中在少数企业中,如龙湖、滨江等 。前7月,211家上市房企中,2021年至今尚未在22城集中拍地城市中拿地的企业有约88家 。
有媒体报道指出,虽然本轮土拍的主力仍是国企央企,但拿地房企中品牌、规模房企的比例更高,土拍进一步回归市场化;也有分析师认为,部分民营房企在行业深度调整周期内拿地身影见少,央企、国企奋勇拿地向市场传递了一定的企稳信号 。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土拍中还有2宗地块流拍,分别为编号为A001-0212的宝安区新安街道地块起始价约28.29亿元,建筑面积约10.39万平方米;编号G13305-0046坪山区石井街道地块起始价约11.19亿元,建筑面积约11.45万平方米 。根据出让信息,上述两宗地块还分别被要求建设道路和商业 。
有专家表示,土地流拍是下半年土地市场的普遍现象,深圳作为住宅用地短缺的城市尚且如此,可见房企对后市看法相对谨慎;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房企很大程度上对于后市改善较为期待,只不过奈何自身钱包不“鼓”,待市场行情逐渐好转,房企拿地热情或会有所提升 。
无独有偶,在其他城市土拍中,土地流拍现象也屡见不鲜,例如,8月1日,天津市二批次土拍以平淡收场,其中2宗地块流拍;北京、成都第二批集中拍地中,分别有3宗和1宗地流拍;福州此前土拍有21%的地块流拍 。
专家认为,当前房地产市场仍处调整阶段,房企资金压力仍然较大,拿地也随之受限,同时销售端未见明显改善,房企在地块的选择上愈加谨慎严苛,部分优势偏弱的地块难免出现流拍 。
整体来看,深圳今年第二轮土拍与第一轮的“火热”相比,热度有所回调、并逐步回归理性 。从多城市二批集中供地结果来看,供应交易出现明显回暖迹象,土地市场交易整体趋于平稳 。有媒体指出,随着行业生存环境的不断修复,预计民企拿地力度会有所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