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顾降本与保供 车企纷纷涉足动力电池业务( 二 )


9月6日,江淮汽车也公告称,公司和子公司安凯汽车与比亚迪旗下弗迪电池、浙储能源等签署协议,计划设立合资公司建设动力电池生产工厂,江淮和安凯分别占注册股本的20%和45% 。
“作为致力于电动化转型的科技型企业集团,吉利通过入股合资、自研自产等方式,与电池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已经形成生态化布局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日前表示,吉利正努力打造自己的动力电池产业,已建立从电芯、电池包到电池管理系统的全栈自研能力 。
成本和供应压力驱使
“锂矿企业和电池企业上半年业绩总体不错,龙头企业的锂矿业务的利润率在70%左右,电池企业的利润率在8%左右,而整车企业的利润率在5%左右甚至更低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对采访人员表示,虽然转型新能源电动化,但相关车企的利润水平在下游制造业中已属偏低 。
针对原材料价格上涨,动力电池企业也选择将部分涨价压力转嫁给下游车企 。2022年上半年,17家上市车企中,近五成企业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超六成整车企业归母净利润出现下降 。
与华为合作生产新能源车的赛力斯半年报显示,公司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4.16亿元,同比增长68.14%,净利润为-17.27亿元,赛力斯在2020年和2021年分别亏损17.29亿元和18.24亿元,亏损幅度呈现持续扩大趋势 。
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宁德时代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29.7亿元,同比增长156.32%;实现归母净利润81.7亿元,同比增长82.17% 。
“动力电池的成本已经占到电动车成本近60%,那我们现在不是在给宁德时代打工吗?”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在出席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时直言,由于上游材料价格持续高涨,导致电池企业一路涨价,除特斯拉外的新能源整车厂都是亏损的 。
广汽集团有关负责人对采访人员表示,术业有专攻,本来强调新能源车产业链的专业分工是对的,但是现在新能源汽车的供应链安全已经摆在了最重要的位置 。动力电池供应的稳定和可靠,对于大规模生产新能源车的汽车集团尤为重要 。当供应达到一定规模后,电池的成本也会下降,所以,整车企业有直接掌握动力电池业务的较强诉求 。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2022年1月至8 月,中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162.1GWh,同比增长112.3% 。多位业内专家已将今年新能源车销量预期提升至600万辆左右 。有专家对采访人员强调,新能源车牛市背景下,动力电池占纯电动汽车总成本一半以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并且此前有过车企和电池公司之间合作很不愉快的案例,因此,不论从保供还是降本角度来看,中国车企向上布局动力电池的趋势还将会持续 。
探索不同发展路径
根据中汽协最新统计,8月,在国内企业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里,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弗迪电池分别以46.79% 和21.91%的市场占比遥遥领先 。国轩高科、欣旺达、蜂巢能源、亿纬锂能、孚能科技依次位列四至八名 。这5家公司已分别被整车企业控股或者已经和车企达成密切合作 。
对于车企向上布局的电池公司,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认为,它们不用担心未来订单问题,每年采购量大的车企就足以排满电池公司的产能,而国内很多小的电池厂现在还在担忧产能过剩,电池滞销 。不过,只有新能源车销量超过20万辆的车企才适合建电池厂,因为自建产能存在风险,需要面对建设周期长和电池技术路线变化等挑战 。
“目前,蜂巢能源装车量已经达到全球前十、中国第六,除长城汽车自用外,也已经与多家车企签订了采购合同 。”长城汽车副总裁傅小康对采访人员说 。作为长城在新能源领域布局的子公司,蜂巢能源已经不局限于供货给长城旗下车企,目前已拿到全球30多家客户近50个定点项目,其中国内整车企业就有吉利、东风、五菱、零跑等多家,有些甚至是长城汽车细分领域的竞争对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