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绘画色彩之美

_原题为:丹青:绘画色彩之美在虎年央视春晚上 , 舞剧《只此青绿》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 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中国传统绘画色彩之美 。节目的创作灵感源自北宋画家王希孟所绘的青绿山水画作――《千里江山图》 , “青绿”是绘画的用色 , 色彩是绘画作为视觉艺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绘画一词实际上包含了造型与色彩两层含义 , 《说文解字》云:“画 , 界也 , 象田四界 , 聿所以画之 。绘 , 会五采绣也 。”由此可知 , 绘画中的“画”意为描画形体 , 而“绘”最初指彩绣 , 后来有涂绘色彩之意 。鉴于色彩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 , 古人也以色彩的名称来指代绘画 , 称之为“丹青” 。丹与青是古代画作中两种常用的色彩 , “丹”意为红色 , 也指一种鲜艳的红色颜料――朱砂;“青”意为青色 , 也指一种蓝色颜料――石青 。
相比于生活中常见的印刷品或电子图像的色彩而言 , 绘画色彩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显色材料――颜料的物质实体性 。绘画的色彩是由无数的颜料颗粒共同呈现的 , 它们不仅可视 , 同时也是可触的 。传统绘画颜料多源自自然界中的矿物与动植物 , 如石青、石绿均属天然矿物颜料 , 分别是由蓝铜矿、孔雀石这类较为珍贵的矿石加工制成 。颜料的物质成分决定了其性能 。好的颜料往往具有更高的色彩品质 , 因而获取上等原材料对于传统绘画创作而言意义非凡 。
“武陵水井之丹 , 磨嵯之沙 , 越隽之空青 , 蔚之曾青 , 武昌之扁青 , 蜀郡之铅华……”《历代名画记》中关于颜料产地的记载 , 道出了唐代画家所用朱砂、石青、石绿等颜料的主要来源 。原材料经加工制得的颜料一般呈粉末状 , 颗粒虽然微小 , 但要将其固定在画面上 , 必须通过具有黏性的物质作为媒介 。不同画种所使用的媒介不同 , 如中国画以胶作为黏合剂 , 而油画以干性油作为黏合剂 , 这使得国画与油画颜料的性能有明显差异 。一方面 , 同样的颜料粉末混合在不同媒介中的显色有所不同;另一方面 , 不同媒介会相应地衍生出不同的绘画技巧 , 进而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不同画种在色彩表现上的差异 。
勾线填色是作画的基本方法之一 , 即先用墨色勾画出轮廓 , 再沿着墨线所界定的形状填入色彩 , 起形与上色两个步骤分开进行 。西画技法中与勾填法相似的概念是间接画法 , 一般先以素描方法画出底稿 , 再进行上色 。另一种常用的绘画方法是没骨法 , 与勾填不同 , 没骨法并不事先勾出轮廓 , 而是直接以色彩块面作画 , 这种方法常用于写意绘画作品的创作中 。西画中与没骨法相似的是直接画法 , 直接画法省去了事先制作详细素描底稿的步骤 , 作画过程中需同时处理形体和色彩问题 。
画家在具体施色时会用到多种技法 , 中西绘画在这方面大体相似 , 如在表现大面积相同或相似色彩区域时可采用统染、平涂的方法;在刻画局部的色彩变化时可采用分染、塑造的方法;在需要特殊肌理效果时则可采用沥粉等综合方法 。作画过程中常需混合不同颜料来得到特定色彩 , 最常用的调色方式是用画笔在调色盘上直接混合 , 如将蓝色与黄色颜料混合能够得到某种绿色 。第二种方式类似于滤镜效果 , 利用不同颜料层次进行混合 , 如先画一层黄色 , 再用透明的蓝色颜料薄涂在黄色之上 , 底层黄色透过表层覆盖的蓝色而呈现出绿色 , 这种方法能够表现出丰富而微妙的色彩层次 。第三种方式则类似于马赛克镶嵌 , 将较小的色块并置 , 如黄色与蓝色的色点相互掺杂 , 从一定距离观看时会呈现出视觉上的绿色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