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追赶路,中国机器视觉行业谁能领军?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野马财经
机器视觉,简单来说,即以机器模拟人类视觉系统,通过镜头收集信息,而后以特定程序计算,反馈出想要的内容或者行为 。
可以说,机器视觉是智能社会得以运行的基石技术之一,无论是手机、门禁、监控等常见的场景交互,还是制造业中各生产环节的跟踪、产品质量的检测,都离不开它的支撑 。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基恩士、康耐视等外国巨头相继诞生,并一直占据着国际领先位置 。我国机器视觉产业则于1990年前后,以代销海外产品起步,进入21世纪,各公司才陆续走上自主研发之路 。
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二十年奋力追赶,国内外差距已经快速缩小,甚至在部分领域实现反超 。
这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海康威视(002415.SZ),依托旗下杭州海康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海康机器人”),占据着全球约三成的视频监控设备市场;另一家为人熟知的大恒科技(600288.SH),其机器视觉业务,2021年以10.8亿元营业收入位列我国企业前列;奥普特(688686.SH)营收规模稍稍落后,但却有着最完整的产品线,毛利率亦高于同行 。
除此之外,天准科技(688003.SH)、矩子科技(300802.SZ)、凌云光(688400.SH)等诸多玩家,同样有着各自的优势,分享着机器视觉行业不断增加的红利 。

二十年追赶路,中国机器视觉行业谁能领军?

文章插图
AI时代,机器之眼占据“C位”
机器视觉行业有多重要?
它由“成像”和“视觉分析”两大板块构成,两者又可分别包含了光源、光源控制器、镜头、相机,以及视觉算法、深度学习、图形化编程等具体技术 。
从这些词汇可以感受到,如果没有该行业,AI将会变成“瞎子”,很多智能设备根本无法运行 。
并且,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工业生产中,许多产品对于工艺精度的要求快速提升,动辄以毫米、微米,甚至纳米计,如此一来,仅凭肉眼已经无法分辨差别,更无法完成合格率检测 。这就需要以相关机器视觉技术制成的检测设备完成相关工作 。
二十年追赶路,中国机器视觉行业谁能领军?

文章插图
正如国元证券所介绍的,机器视觉产业链下游主要为设备制造行业和终端用户,所涉范围十分广泛,几乎包括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如汽车、医药、化学、电 子、半导体、印刷、食品饮料、物流、烟草、医疗、电池……
基于此,全球机器视觉行业都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从2010年的31.7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10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4.47% 。
从地区分布来看,欧洲地区市场规模最大,占全球比重的36.4%;北美和亚太地区占比分别为 29.3%、25.3% 。受益于全球制造中心向中国转移,中国将成为欧洲、北美和日本外另一个国际机器视觉厂商的重要目标市场 。
二十年追赶路,中国机器视觉行业谁能领军?

文章插图
中国产业信息网预测,2023年我国机器视觉行业规模有望达到197亿元,2019年至2023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7.6%;另据机器视觉产业联盟数据,2021年我国机器视觉产业规模突破150亿元,未来多年有望保持30%左右的增长速度,2023年将接近300亿元,翻倍在望 。
巨大的红利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玩家进入,2010年行业企业数量仅仅60家,2020年便暴增至637家,增长了十倍 。各龙头公司则凭借着先发优势,分得了更多蛋糕 。
海康机器人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27.61亿元,同比增长103.31%,当然,其有移动机器人、机器视觉及无人机多个业务,并未单独披露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