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多数的妈妈一样 , 小雪在教育孩子的途中 , 最担心的就是他受伤和犯错 。 在小雪看来 , 孩子的健康大于一切 , 其次就是少做错事 , 以免养成习惯 。
文章图片
生活中 , 经常能听到小雪的“提示音” , 不管孩子玩耍还是写作业 , 亦或者是做其他事情 , 作为妈妈 , 她都会“善意”的提醒孩子 。 原本觉得自己是出于好心 , 以为提醒的次数多了 , 孩子就能变得更懂事 , 尽量不犯错 。 结果 , 恰好相反 , 最近孩子犯错的频率直线上升 , 明显就是跟自己对着干 。
对于孩子的行为表现 , 小雪真的不理解 , 而且还觉得特别伤心 。 在她看来 , 自己尽心尽力地做好母亲的分内事情 , 通过提醒的方式 , 为孩子规避更多的风险 。 但是 , 她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 更限制了他的成长 。 可能妈妈的出发点是好的 , 但是却好心办坏事 。
文章图片
对于孩子来说 , 他们需要经历更多的事情 , 哪怕是跌倒和受伤 。 只有经历之后 , 才能从内心真正了解这些事情 , 然后督促自己成长 。 同样的错误 , 父母的“提醒教育” , 远没有自我实践的效果更深远 。 说得再多 , 都没有自我体会更有说服力 。
何为“过度提醒”呢?
所谓的过度提醒 , 就是指不断的干涉和提醒孩子做事 。 最常见的代表语句就是:“说了多少回了 , 你怎么还记不住呢”?相信这句话 , 生活中有太多的家长都曾说过 。 同样的问题 , 翻来覆去地叮嘱了孩子无数遍 , 结果连自己都有些厌烦 , 何况是被叮嘱和被教育的孩子呢?
说到底 , 过度提醒就是父母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 , 同样的话说了无数遍 , 却依旧乐此不疲 。 殊不知 , 这样的提醒方式 , 对于孩子的成长并不好 。 希望他们做得更好 , 希望他们少走弯路 , 父母这样的期望本没有错 , 可是错在教育方式 。
文章图片
过度提醒的危害大 , 孩子或许承受不住
没有主见
在父母日复一日的提醒中 , 孩子慢慢会丧失思考的能力 , 因为他知道不管何时 , 父母都会在身后不断提醒 。 于是 , 就会导致孩子成为依赖性人格 , 在家时可能依赖父母 , 在外面就会依赖他人 , 完全不会主动去思考问题 , 更不会想着去解决事情 。
当孩子丧失了主见之后 , 他的人生很可能就被限制了 。 要知道 , 成功的人生 , 是不需要不断努力和思考的 , 若是连基本的思考能力都没有 , 怎么会换来最后的成功呢?
文章图片
更容易叛逆
越是被父母提醒和要求的孩子 , 越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 尤其是在青春期阶段 , 这样的心理会特别明显 。 当然 , 在这之前 , 孩子也会阶段性地出现严重逆反表现 , 三到五岁最为明显 。 这个时候 , 孩子的自我意识已经觉醒 , 他渴望独立 , 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和认可 。
只是 , 父母的刻意提醒从来没有间断 , 导致孩子心生不满 。 因此会通过情绪 , 或者是行为表现出来 , 最常见就是跟父母对着干 。 所有家长不允许做的事情 , 孩子都会冒着被“揍”的危险尝试一遍 。
文章图片
容易拖拉
长期生活在父母提醒和催促中的孩子 , 他们最容易养成拖拉和磨蹭的习惯 。 因为孩子很清楚 , 父母会不断的提醒 , 告诉他做事的方式和尺度 。 因此孩子就会变得无所谓 , 就算上学快要迟到了 , 他也会慢悠悠地穿衣吃饭 。 就算家长在旁边提醒 , 他也不会着急 。
- 孩子好动是进入创造力训练的“黄金期”,聪明的妈妈这样做
- 宝宝出牙晚啥原因?爸妈该怎么护理?一文弄懂,别让孩子“掉队”
- 面对长假,聪明父母要教会孩子“时间管理”,而非“管理时间”
- 4岁前的孩子没有记忆?实验证实:什么都能忘,但2件事孩子忘不了
- “奶奶亲还是姥姥亲?”孩子给出的回答很戳心,父母该反思了
- 还在进行“短视”教育?了解“双曲贴现”,帮助孩子走得更远更稳
- 养儿养女要区别对待,“女3避,男3忌”,孩子今后越来越优秀
- 婴儿时期有记忆吗?二胎妈妈带你深度解析“儿童记忆发展”
- “生女家庭”不再吃香?养女儿需要面对的这些问题,父母也很心累
- 博士父母的无奈:从没想到走过最“坑”的路,是教育孩子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