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罗维的结局 创业时代罗伟结局

小编有话说

创业罗维的结局 创业时代罗伟结局

文章插图
行业趋势下,一代传奇商人也无法力挽狂澜!
现年90岁的邹文怀做了将近50年电影,是香港电影历史上从业最久的老板 。
43岁之前,他为邵氏兄弟在香港影坛的崛起立下汗马功劳;43岁之后,他自创嘉禾电影,前后拍摄了600多部电影,并捧红了李小龙、洪金宝、成龙、张曼玉、陈可辛等一众巨星级演员和导演 。八九十年代,人们一提“香港电影”,首先想到的就是嘉禾 。
然而这样一个电影王国,却在1997年之后步履维艰,最终贱卖给一家内地公司,邹文怀和他开创的香港电影时代亦随之远去 。
出走邵氏
邹文怀的电影事业是从邵氏兄弟开始的 。
邵逸夫是著名电影大亨,然而邵氏父子在五十年代后期被同行“电懋”打得灰头土脸,岌岌可危 。为扭转局面,邵逸夫重建公司,邹文怀是邵逸夫雇佣的第二个人 。
展开全文
宣传工作之外,邹文怀还包揽了行政和财务工作,到了中后期,他成为仅次于邵逸夫和邵仁枚的三号人物 。
邵氏兄弟竞争策略:
邵逸夫则热衷中国传统文化,他的院线主要服务南洋华侨,而华侨更感兴趣的是民间故事、经典名著和通俗小说 。
为实现大规模生产,邵逸夫在清水湾买下一大块地皮,建立大型片场,同时从美国引进先进电影器材,提高影片音画质量 。他还率先打开了武侠片市场,名震香港影坛 。
邹文怀是邵逸夫最得力的执行人,将其各项政策一一落地 。此外,他创办《南国电影》等娱乐杂志,为邵氏电影大卖打下基础 。
锐意进取之下,邵氏兄弟只用几年时间就崛起于香港影坛,与电懋平分秋色 。
这时候发生了一起意外 。1964年,电懋老板陆运涛和近60名高管集体遭遇空难,电懋从此一蹶不振,香港电影业进入邵氏兄弟时代 。
邹文怀虽然号称“邵氏三号人物”,但一直没有什么地位,他的头衔是“宣传主任”、“制片经理”,最高做到“副总经理” 。邵氏导演张彻将此形容为“头等人才,三等职务,特等权力”,并指出这种安排就是为了防止邹文怀功高震主 。后来的事情证明了这一点,邵逸夫安排红颜知己方逸华进入管理层,分走了邹文怀的一部分权力 。
创业罗维的结局 创业时代罗伟结局

文章插图
邹文怀个性圆融,对于这种安排一直隐忍不发,直到邵逸夫宣布了一个决定 。
1967年,邵逸夫进军方兴未艾的电视业,创立香港电视广播公司(TVB) 。为加快发展TVB,他决定削减邵氏一半的拍片计划,让邹文怀等高管震惊不已 。
邹文怀自知无力改变邵逸夫的决定,他也不想再为别人打工,便于1970年创立嘉禾 。
双雄争霸
成立嘉禾前,邹文怀做了全方位准备 。他从泰国和台湾获得一笔启动资金,与电懋谈妥发行事宜——电懋拥有发行公司和院线,还找到一个稳赚的项目——《独臂刀大战盲侠》 。
《独臂刀》是邵氏在1967年推出的武侠开山之作,也是香港第一部票房过百万的影片 。1969年,邵氏再推《独臂刀王》,同样大卖 。邹文怀参与了《独臂刀》系列的制作,他以重利成功说服主演王羽转投嘉禾,之后又与日本电影人谈妥合拍事宜,并租用台湾片场拍片 。
影片果然火了,嘉禾一炮而红 。但在拍摄及放映期间,嘉禾一直在跟邵氏打官司,邵逸夫指控嘉禾“侵犯版权”,聘请庞大律师团试图用这场官司拖垮嘉禾 。官司的结果是嘉禾败诉,但只需赔偿邵氏十万港元 。
邹文怀以一种不太光彩的方式为嘉禾赢得了一席之地,不过他很清楚如果没有自己的招牌,嘉禾走不远 。就在这时,上天为他送来了一块金字招牌——李小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