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萌主妈咪育儿经 , 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此前有数据调查统计显示 , 在我国有89%的家长身上存在着吼叫孩子的行为 , 并且其中的大部分家长对于吼叫对孩子产生的伤害不以为然 。
孩子们慢慢长大 , 在他们的小脑袋瓜里有了更多自己的想法后 , 父母的管教也随之变得吃力起来 , 尤其是缺乏教育耐心和不懂得控制情绪的家长 , 在他们身上所表现出的吼叫孩子的行为更为明显 。
显然被父母吼叫后 , 孩子的心情自然会很低落 , 但家长们却也会发现 , 孩子们对于来自父母的吼叫似乎并不“记仇” , 那孩子的“不记仇”到底是因为“忘性大” , 还是确有其他原因存在呢?
文章图片
宝妈吼完孩子很后悔 , 正想道歉时孩子却笑脸相迎 , 原因让人泪崩
【为啥孩子被吼后,没一会儿就不“记仇”了?真相很扎心】朋友茜茜平时工作很忙 , 只好把3岁大的女儿交给乡下的母亲帮忙照看 , 好不容易熬到了休年假的时候 , 茜茜便马不停蹄地赶回了乡下老家 。
刚到老家的前几天 , 茜茜和女儿相处得不错 , 可是过了新鲜劲儿后 , 茜茜便开始为女儿的调皮而烦恼 , 茜茜一边抱怨母亲把女儿惯坏了 , 一边又着急管教孩子 , 一天因为女儿的“不听话” , 茜茜忍不住冲女儿大吼了一通 。
等情绪冷静下来后 , 想到女儿低头不语的委屈模样 , 茜茜又有些心疼 , 她心想:“都一整年没有看到孩子了 , 真是犯不上冲孩子发脾气!”于是越想越后悔的她 , 便想要去向女儿道歉 。
可是当茜茜走进女儿卧室后 , 女儿却给了妈妈一个大大的笑脸:“妈妈快来和我一块玩吧!我最喜欢妈妈了!”听到女儿的示爱 , 茜茜如释重负 , 她心想:“毕竟还是小孩子 , 被吼了也不放心上!”
文章图片
到了晚上的时候 , 茜茜哄着女儿睡觉 , 女儿小心翼翼地说道:“妈妈 , 我今天惹你生气了 , 你以后可不要因为这件事 , 就不来看我了啊!”听到女儿这么说 , 茜茜这才反应过来 , 原来孩子不记仇不是因为她不在乎 , 而是孩子太害怕失去自己了!
看着怀里的小家伙 , 茜茜满眼是泪 , 那一刻她想:真的没有任何一件事 , 是值得自己不顾一切地对孩子大吼大叫的 。
为啥孩子被吼后 , 很快就不“记仇”了?看完原因你还敢吼孩子吗?
一、出于对父母完全的依赖 , 孩子“不敢”记仇
在日常的生活中 , 孩子对于父母的依赖程度很高 , 衣食住行中的任何一个方面 , 他们都需要得益于父母的帮助 , 于是在家庭关系中 , 父母处于强势的一方 , 而孩子则处于弱势的一方 , 孩子的年龄越小 , 这种亲子间强弱势的差距越明显 。
当孩子受到了父母的吼叫后 , 他们最直接的心理表达是恐惧 , 他们害怕父母会“嫌弃”自己 , 于是他们便会选择不记仇的方式来“讨好”父母 。
文章图片
二、出于对父母本能的爱意 , 孩子“不愿”记仇
父母自认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 , 但是其实孩子对于父母的爱 , 要比父母想象中的要单纯得多 , 可以说 , 孩子对父母的爱是一种本能 , 于是孩子们“大度”地在内心里原谅了父母 , 并且也因为爱而不愿意挑剔父母的不是 。
三、出于对父母管教的麻木 , 孩子忘了“记仇”
如果父母对孩子吼叫的次数过多 , 孩子的内心会产生一定的超限效应 。 父母的吼叫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能力 , 于是处于自我保护的心理 , 孩子便把父母的吼叫“屏蔽”了 。 孩子麻木的消极对待 , 自然也就忘了记仇 。
- 李玫瑾坦言:孩子调皮就对了,老实的孩子,20岁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 孩子称呼父母,由“爸爸、妈妈”改成“爸、妈”,背后有这些含义
- 看完这套童话书《吃书的狐狸》,孩子说他爱上了阅读和写作!
- 想让孩子思维敏捷、爱思考?父母要学会多和孩子聊“废话”
- 父母常做的这些事,会让孩子的性格变得懦弱,容易被当“软柿子”
- 多名儿童使用三伏贴被灼伤,三伏贴究竟有没有用?医生为您解答
- 双减落地,孩子出现“两极分化”,这类孩子注定能赢到最后
- 父亲深夜将儿子带至太公坟前罚站忏悔:孩子不做作业,家长如何应对?
- 孩子太任性?家长太头痛,李玫瑾:3-5岁克制任性训练是关键
- 孩子从小把这3句话挂嘴边,长大后可能是“白眼狼”,父母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