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鱼形态特征繁殖方式 魔鬼鱼又叫什么鱼

蝠鲼 , 又被称为魔鬼鱼与毯魟 。属于软骨鱼纲、蝠鲼科 , 它包含两个属 , 前口蝠鲼属和蝠鲼属 。体呈菱形 , 宽达6m余 。体青褐色 。口宽大 。眼下侧位 , 能侧视和俯视 。头侧有1对有胸鳍分化的头鳍 , 向前突出 。背鳍小 , 胸鳍翼状 。
尾细长如鞭 , 具尾刺 。平时底栖生活 , 但有时上升表层游弋 , 并做远程洄游 , 行动敏捷 。以浮游甲壳类和小鱼为食 。卵胎生 。分布于热带和温带各海区 , 中国见于东海、南海和台湾沿海 。常见的如日本蝠鲼、双吻前口蝠鲼 。

魔鬼鱼形态特征繁殖方式 魔鬼鱼又叫什么鱼

文章插图


形态特征
蝠鲼身体扁平 , 宽大于长 , 头宽大平扁 , 吻端宽而横平 , 头前有由胸鳍分化出的两个突出的头鳍 , 位于头的两侧 , 胸鳍长大肥厚如翼状 , 它还有一个小型的背鳍 , 尾细长如鞭 。
有些种类的尾部有一个或多个毒刺 , 像铺石一样排列 , 口宽大 , 牙细而多 , 上颌、下颌有牙带 , 但上颌可能没有牙齿 , 鼻孔位于口前两侧 , 喷水孔为三角形 , 较小 , 位于眼后 , 距眼有相当一部分的距离 , 出水孔开口于口隅 。
蝠鲼鳃孔宽大 , 正中延长尖突 , 腰带呈深弧形;卵胎生 , 母体子宫壁上有乳头状突起 , 分泌营养液以滋养发育后期的胎儿 。胎儿体盘宽约0.41米 , 幼体体盘宽约1.44米 。仔鱼体盘宽约1.13米 。
魔鬼鱼形态特征繁殖方式 魔鬼鱼又叫什么鱼

文章插图


繁殖方式
每年12月到翌年4月间是蝠鲼的繁殖季节 。此时热带海域的水温在26~29摄氏度间 , 蝠鲼开始成群出现在浅海区 , 通常是几只体型较小的雄性一起尾随在体型稍大的雌性身后 , 游速比平时略快 。
经过20~30分钟的追逐后 , 雌蝠鲼逐渐放慢速度 , 雄蝠鲼则游到爱人身下 , 并用胸鳍“爱抚”其身体 。完成短暂的交配后 , 雄性则扬长而去 , 接下来第二个追求者会重演以上的过程 。
不过 , 雌蝠鲼最多只接受两个“意中人”的追求——1~2枚受精卵在雌性体内发育并孵化出仔鱼 , 大约13个月后 , 小蝠鲼会直接从母体中产出 , 不久就能自由游动 , 独闯天下了 。小蝠鲼5岁时达到性成熟 , 适龄者便可延续自己的基因:它们的寿命约为20年 。
【魔鬼鱼形态特征繁殖方式 魔鬼鱼又叫什么鱼】
魔鬼鱼形态特征繁殖方式 魔鬼鱼又叫什么鱼

文章插图


魔鬼鱼又叫什么鱼?魔鬼鱼只是一个称呼 , 实际上 , 它的学名叫蝠鲼 。
蝠鲼属于软骨鱼纲、蝠鲼科 , 它包含两个属 , 前口蝠鲼属和蝠鲼属 。它的体呈菱形 , 宽大6m余 , 体青褐色 , 扣款大 。眼下侧位 , 能侧视和俯视 。头侧有1对有胸鳍分化的头鳍 , 向前突出 。背鳍小 , 胸鳍翼状 。尾细长如鞭 , 具尾刺 。
日常在底栖生活 , 但是有时会上升表层游弋 , 并做远程洄游 , 行动敏捷 。以浮游甲壳类和小鱼为食 。卵胎生 。常常分布于热带和温带各海区 , 在中国 , 常见于东海、南海和台湾沿海 。常见的品种有日本蝠鲼、双吻前口蝠鲼 。肝富含脂肪 , 可提炼鱼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