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娃娃满口“屎尿屁”,是幼儿园学坏了吗?家长该不该制止呢?( 三 )


3岁娃娃满口“屎尿屁”,是幼儿园学坏了吗?家长该不该制止呢?
文章图片
第三 , 接纳孩子的情绪 , 引导其正确表达 。
《非暴力沟通》中提及 , 当听到不中听的话时 , 我们有四种选择:1、责备自己 。 2、指责他人 。 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 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
把这四种选择 , 放在具体的案例中来看 , 比如孩子生气地说“我要打SI臭妈妈”” 。
如果你责备自己:“这是我平时没教育好 , 孩子才会这样不知感恩 。 这是我没留意孩子的玩伴 , 没注意自己言行 , 让孩子学了脏话 。 ”自我指责除了让自己更溺爱孩子外 , 也无计可施 。
如果是指责孩子呢?“你个臭小子 , 妈妈对你这么好 , 还说要打SI妈妈 , 我看你是屁股痒啦!”以暴制暴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 。
体会自己的感受:我希望孩子懂礼貌 , 他这样说 , 我很伤心 。 这时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你这样说 , 我很难过 。 妈妈被打SI就没妈妈了 , 你想这样吗?”
孩子肯定不乐意这样 , 会摇摇头 , 这时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 。
“你这么生气 , 是刚刚妈妈的什么做法 , 让你不开心不满意吗?”
孩子说出自己的期待 , 与孩子商量出最佳的解决结果 , 尊重孩子自我意愿的表达 , 自然而然就净化了语言的环境 。
3岁娃娃满口“屎尿屁”,是幼儿园学坏了吗?家长该不该制止呢?
文章图片
第四 , 睡前故事读一读 , 正确认识我们的身体 。
《是谁嗯嗯在我头上》这本绘本 , 邓超曾在微博推荐过 。 本书画家沃尔夫·埃布鲁赫也于2006年获得国际安徒生奖 , 肯定了他对儿童文学毕生的贡献 。
故事是通过一个倒霉的小鼹鼠 , 寻找到底是哪个坏蛋在他头上“嗯嗯”的过程 , 带领孩子认识各种动物的大小便 , 幽默连贯的剧情 , 能勾起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
3岁娃娃满口“屎尿屁”,是幼儿园学坏了吗?家长该不该制止呢?
文章图片
《找呀找呀找便便》是通过描绘蜣螂(屎壳螂)滚粪球、繁衍后代的过程 , 让孩子理解便便与生命循环的关系 。 孩子们跟随屎壳郎的足迹 , 解开动物便便的谜团 。
3岁娃娃满口“屎尿屁”,是幼儿园学坏了吗?家长该不该制止呢?
文章图片
《我们的身体》以生命的诞生和成长为线索 , 通过近200幅手绘图 , 直观展示了身体各个部分的形态与工作原理 , 科学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的同时 , 更好地尊重他人和保护自己 。
知名专家学者的审稿校稿 , 也保证了内容的准确性、严谨性 。
3岁娃娃满口“屎尿屁”,是幼儿园学坏了吗?家长该不该制止呢?
文章图片
“屁是怎么形成的” , “食物怎么变成粑粑的” , “尿液是怎么来的” , 家长如果再听到这些问题 , 也不用尴尬或者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 拿起书本 , 指给孩子看 , 读给孩子听就好了 。
3岁娃娃满口“屎尿屁”,是幼儿园学坏了吗?家长该不该制止呢?
文章图片
结语
孩子真的只是孩子 , 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评定 。 只是必要的引导 , 还是必须的 , 狠话、脏话 , 我们更需要了解背后的原因 。
“诅咒敏感期”里满嘴“屎尿屁”的孩子不可怕 , 做孩子的朋友 , 让他们不再对父母亲人充满敌意 , 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者原创文字 , 侵权必究 。
欢迎关注企鹅号【右右细毛和爸妈】3岁双胞胎男孩家庭 , 爸妈说故事 , 轻松趣味育儿 , 家庭共同成长 。 爸爸IT男 , 项目管理师 , 善于筛选育儿知识 , 去伪存真;妈妈:人力资源管理师 , 曾经职场 , 如今全职 , 一定最懂你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