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说什么语言( 三 )


1579 一1593 年由捷克兄弟会成员重译的《 克拉利克圣经》  , 以其精致的文字受到后人的认同 , 代表了这一时期高超的语言水平 , 成为民族复兴运动时编纂新规范捷克语的参照 。统一文法中的惯用法 , 修改”区分正字法” , 把辅音上的点改为勾 , 这种”兄弟会正字法”一直沿用到民族复兴初期 。这时期出现了关于捷克语的理论著作和语言词典 , 在词典中把捷克语和德语、拉丁语和希腊语分别对应起来 。在1534 年、1571 年和1603 年先后有三本最重要的语法著作问世 , 对捷克语作了全面的介绍和概述 。自然科学著作也大量涌现 。
捷克语的扩张在16 世纪达到极限 , 通过波兰语甚至影响到波兰以东的俄语国家 , 成为斯洛伐克地区的行政和文化语言 , 对16 世纪时第一本卢齐支塞尔维亚语文献的词汇和正字法产生影响 。
巴洛克时期的捷克语
1620 年白山战役的失败使捷克国家失去独立 , 捷克沦为哈布斯堡王朝的一个行省 , 哈布斯堡家族把此时盛行的巴洛克艺术流派带人捷克 。天主教被宣布为惟一的国教 , 大部分异教知识分子、新教贵族和市民纷纷流亡国外 , 国内许多人被剥夺财产 , 沦为农奴和贫民 , 捷克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黑暗时代 。捷克文化的发展遭受重挫 , 德语的地位迅速上升 , 逐渐成为主导语言 。国外的流亡文学延续人文主义的创作 , 而国内的文学创作受教会操纵 , 成为宣传天主教的工具 , 创作主要面向广大的民众阶层 , 文学语言力求接近民间大众口语 , 人文传统逐渐被天主教思想替代 。1677 一17 巧年推出了《 圣瓦茨拉夫圣经》 与新教的《 克拉利克圣经》相抗衡 。拉丁文学兴起 , 捷克语创作仅限于宗教文学 。移民在外的人文主义作家 , 如流亡波兰的考门斯基 , 渐渐与祖国失去联系 , 他的作品及代表的思想在国内得不到传播 , 没有反响 , 在波兰却有相当的影响 。
随着外国贵族的大量涌人 , 通用德语 , 捷克语的地位每况愈下 。天主教贵族宣扬地域爱国主义(祖国首先指生活所在的地方) , 排斥捷克语 , 使捷克丧失民族性 , 被日耳曼化 。捷克语退出了科学和行政领地 , 仅维持在民间和半民间的创作 , 如歌曲、民谣和戏剧之中 。严峻的形势一方面昭示了语言的濒危 , 人们开始捍卫这一语言 , 出现许多捍卫捷克语的著作;另一方面从17 世纪末开始在巴洛克语法著作中张扬纯语主义 。
巴洛克时期的捷克语对周边语言没有直接的影响 , 保持了它在斯洛伐克和西里西亚部分地区作为行政语言的功能 。巴洛克捷克语法促成了第一本卢齐支一塞尔维亚语语法著作的诞生 。
民族复兴
18 世纪70 年代至19 世纪下半叶 , 是捷克的民族复兴时期 。在捷克已成为惟一的行政办公用语 。随着奥地利君主玛利亚·特蕾西亚和约瑟夫二世实施开明改革 , 尤其是约瑟夫二世在1781 年废除农奴制 , 使得唤醒民族意识 , 争取捷克民族独立 , 反对日耳曼化 , 复兴捷克语言和文化有了可能 。运动的核心是农村和城市的知识阶层和小资产阶级 , 主要目标是恢复人们对捷克语的关注 , 使文学重新走向繁荣 。当时出版了大批弘扬民族传统的古捷克语著作 , 语言复兴 , 历史论著和报纸 , 上演捷克语的剧目 。科学著作摈弃了拉丁语和德语 , 采用捷克语撰写 , 语言被民族复兴者从日常交流的工具抬升到国家主权的象征地位 。1774 年成立了捷克学术会 , 它借鉴德国同行的学术方式 , 从事各类科学研究 , 尤其是语言和历史方面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