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是谁的计谋,历史上存在吗?优质

相信很多同学都读过中国四大名著,要说对历史影响最深的,当属《三国演义》,为何这么说呢?
无论你读没读过《三国演义》,上至八十岁老朽,下至三岁小儿,都知道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简直是妇孺皆知 。

草船借箭是谁的计谋,历史上存在吗?优质

文章插图
【草船借箭是谁的计谋,历史上存在吗?优质】 而《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 。什么三英战吕布,桃园三结义,关羽单刀赴会,刮骨疗伤……
一个个精彩绝伦,荡气回肠的故事情节,一群个性鲜明,神态张扬的人物,《三国演义》饱含历史底蕴 。
但是,许多人不了解常识,将《三国演义》中的小说情节,认为是真实的历史 。
实际上,真实的历史并不是《三国演义》中描绘的那样 。
就比方说上文的关羽单刀赴会,真实历史上的关羽在离开曹操后,直接从许昌南下至汝南投奔的刘备,所谓的过五关斩六将其实是不存在的 。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 。包括今天我们要说的“草船借箭”,曾经上过我们的小学课本 。

草船借箭是谁的计谋,历史上存在吗?优质

文章插图
这一情节源自赤壁之战,周瑜与诸葛亮向来针锋相对,周瑜借机为难诸葛亮,让其十天造就十万支箭 。
对于常人而言,这三天肯定是加班加点也赶造不出来的 。但诸葛亮却表示,只需三天即可完成 。
他调用草船,在船上绑满人草靶子,在大雾天靠近曹营 。诸葛亮命令士兵击鼓呐喊,曹操生性多疑,以为诸葛亮派人偷袭,便 派弓箭手向江中射箭 。
箭如同雨点般射满了草靶子,此时天已明亮,诸葛亮乘着顺风,载着满满当当的十万支箭溜之大吉 。
草船借箭的故事,充分证明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再加上其他事迹的渲染,诸葛亮妥妥地成为了民间的智慧使者,可谓妇孺皆知 。
但我们还是要提醒各位同学,《三国演义》是虚构历史的小说 。
“草船借箭”也的确是有此事,但它的主人公并不是诸葛亮,这件事情也与诸葛亮一点关系都没有 。

草船借箭是谁的计谋,历史上存在吗?优质

文章插图
真实的“草船借箭”这一事件的主人公其实是孙权 。
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曾经感慨:“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
曹刘二人,是势均力敌的对手,他们之间擦出的电闪火花,区区几个文字是描绘不出的 。
在魏国人写的史书《魏略》中曾经描绘:“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
通过这段史实文字,我们回顾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曹操与孙权的关系一直是亦友亦敌,双方时而合作关系,时而敌对关系 。
赤壁之战便是双方发生的一次大战,建安十八年,也就是赤壁之战后的第五年,双方再次发起战争 。曹操与孙权在濡须对峙了一月有余,最终以曹操带兵撤退为结局 。
相信大家都听过“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子豚犬耳”的感叹,上文中的辛弃疾也曾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

草船借箭是谁的计谋,历史上存在吗?优质

文章插图
实际上,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正是曹操在撤兵的时候所说 。而在这次战争中,孙权曾经乘着大船去探测曹军军情,但是却被多疑的曹操发现 。
曹操命令弓箭手朝着孙权的船放箭,船的一侧被射满了箭,这就导致了船的一侧轻一侧重 。